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7:43
字数:883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位育宫内,戴明说将众位儒生、大臣的义利观来了个“底儿调”,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第一次有人在这种场合义正言辞地提倡无论家国士民,都可以在重义理的前提下求利益,偏偏还是有据有论、堂而皇之!无论是谁,一时半会儿都还没有找到加以反驳的立足之处。

    当然,弘毅也是沉默不语,不过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在冥思苦想——是谁透露了当日松竹斋自己的言论?

    戴明说不可能是穿越而来,所以不会先知先觉。若是他自觉自发,为何刚才所说,几乎每个词汇的组织都和自己烂熟于胸的论调如此契合?答案只有一个:当日闻听自己言论的人里,有人和戴明说交好!

    福临也是踌躇之中——戴明说此番言论,其实很是有用。家国大利方面,胡世安都认同了,也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自己这个皇帝所要做的,只不过将过去台面下的东西搬到台面上来,用实际行动鼓吹海外贸易,从而大大赚上一笔,为即将进行的北征罗刹准备充裕的军资,进而为平定西南打下基础。

    若说个人逐利,只要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四民之中“农工商”都不在话下,必然顺理成章拥护自己,他们自古以来就为了生计而不得不追逐那点赖以生存的“小利”。如果让他们名正言顺的发家致富,赋税自然充裕,利国利民。

    可如今唯一拿捏不准的,就是“士子”们了,他们的人心向背,关乎社稷存亡,汉臣官吏,又大多出身与此。最最紧要的,就是背负着孔门学说的所谓精义。表面上都是“羞于言利”的,而且为了追求大义天理,不惜粉身碎骨的!尽管假如自己明天给他们“莫须有”减去半年俸禄的话,一班士子官僚不抓狂了才怪!

    “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道默之论可行与否?”福临先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小范围征求一下意见。探探口风。

    所有人都没有接话。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重义轻利”的背后,是自己的沉重负担——

    表面上守身如玉、耻于言利。但做官的这些人,谁家不需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俗务操心?单凭那点少的可怜的俸禄?连上下打点都不够!自己贵为尚书,还有下面“孝敬”,可那些属下更是“有出必有进”,贪赃枉法之事故而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了。假若连皇上都首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多来点进项,也不必拎着脑袋巧取豪夺了!但,好是好。千百年文人的矜持却是要有的,不能单凭戴明说几句义利观的考据,我们就趋之若鹜了吧?那也太有失体面了!

    所以,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谁也不会带头“出丑”。

    “怎么,你们都不说话?难道你们都认同了道默多言?”福临有点懊恼——都不说话。我贸然给了定论可就要负责任滴!

    一旁的弘毅刚才主要心思放在了分析“传声筒”是谁的问题上了,而且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忽然听到皇帝这一问,心中凛然——不管是谁传出去的,人家戴明说今日所言和自己的重利思想毫无差池。现在都到了这种程度,万万不能让他的努力付之东流!无论他是真心赞同。还是趋炎附势!

    “皇阿玛,儿臣可否抛砖引玉?”弘毅果断打破了有些压抑的沉寂。

    “好!诸位爱卿,我们来听听黄口小儿的高论吧!”福临如释重负,欣然应允,顺便用“高论”一词来羞臊这群“见利忘义”的家伙!

    “儿臣岂有高论?只不过适才想到自己经办的几件皇差,有了一点心得,冒昧进言罢了。谬误之处,请皇阿玛恕罪,请诸位大人海涵。”弘毅知道,此时自己说点大实话和真心话,给所有文化人一点面子,让人家顺杆而下就好。

    “好,朕恕你无罪。”

    “谢皇阿玛!儿臣前些日子奉旨彻查朝鲜行商私贩马匹也好,收拢调教来归阿尔巴人也罢,有一个感悟,那就是:大清国力鼎盛,万民福祉共享,才会有这几件事情出来。”弘毅眨着眼睛,尽力表现的情真意切。

    “哦?从何说起?”皇帝对这种涉及大清威仪的话题最感兴趣。

    “皇阿玛,我大清军威浩大,战马良驹不计其数,故而朝鲜人才会频频觊觎。若我军力懈怠、不堪一击,恐怕朝鲜即使有那么几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还要防着我们去和他讨要呢!”儿童一般的思维一下子让众人放松了戒备,纷纷掩面而笑。

    “哈哈,有意思!不过说的也在理,我大清富有四海,他们自然羡慕窥伺。就好比穷困潦倒、家徒四壁的人家,自然不用严防死守,贼人强盗是不会费时费力去叨扰的,哈哈……”福临延展一下,表示认可。

    “皇阿玛圣明!同样一件理儿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阿尔巴人的来归。他们原来受了罗刹国主的蒙蔽,不远万里前来我之北地,就是皇阿玛所说贼人强盗。但被我大清国威震撼,明安达礼大人收降他们之后,更是亲眼所见我天朝上国的处处威仪与富庶。皇阿玛和皇玛玛又是给他们入旗赐官、置宅授业,甚至天恩浩荡,让他们娶妻生子、安身立命,这些人岂有不彻底归顺之理?”

    “哈哈,玄烨所言不差!岂有不心悦诚服归顺我大清之理?”福临心中喜悦,又重复了一遍。

    “吾皇圣明!”众人跟着唱诵一番,尤其是被点名表扬的明安达礼最为卖力!

    弘毅听在耳中,从中敏锐感觉出此时此刻殿内气氛所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大家的心情都在慢慢地变好、变轻松,而不是刚才的谨小慎微。看来,只要有互动交流就好呀,总比沉默自闭要利于沟通。

    “于是儿臣就想:一正一反,都源于大清对他们‘有利可图’。唯一的区别或是要害,就是他们图谋的‘利’不尽相同。朝鲜所图,是为了首鼠两端、阴奉阳违,对我大清天朝心怀芥蒂。这其实是逆天而行,不可不严惩!但阿尔巴人所图之利,无非是求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富贵荣华的去处,平心而论,实属正常。”

    “嗯。有些道理!”福临频频点头。众人也跟着默默颔首。

    “但大清贵为天下之主,对那些属国、藩邦,我们自然是要‘教之以义’。却也不能自缚手脚,一味说教,忘却了‘授之以利’的好处。恩威并施才是王道,如若朝鲜一意孤行,今后我行我素,谋求私利而折损天威,天理不容!也必定深受其害,咎由自取。但对于大清子民,却要保其生计。准许他们为了能够过上富足一点的日子而谋求自己的‘微利’。当然,朝廷上下、大小官吏,也要肩负‘教之以义’的职责,不可听之任之,以防‘小民微利、天经地义’蜕变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

    弘毅说到这里,再次观察诸位。果然都由默默颔首变为了频频点头。他还有意无意看了一眼戴明说,正好发觉此人听闻这句话之后,脸上出现了敬佩惊讶之色——怎么样,小爷没说的话你听着新鲜吧?再让你高傲!你要学习的还多着呢!俺有后世三百年的知识沉淀!

    “胡大人刚才忧国忧民之‘高论大义’,玄烨受教颇深。九州民人不可见利忘义是正途。不择手段追逐私利之风更是不可乍开,否则民风败坏,社稷危殆。”胡世安听闻自然躬身施礼,及时感谢。

    “戴大人‘义利之辨’令玄烨耳目一新!您的精要思虑,实在是心怀社稷、利在长远,令我如沐春风!”弘毅用理学大师程颢来比喻戴明说了,可谓“捧死人不偿命”。但偏偏底下的戴大人就十分受用这一套,急忙洋洋得意却又感恩戴德地一揖到地!

    “但,如若我们‘教之以义、授之以利’两措并举,则两位大人的初衷可谓兼顾。皇阿玛尊孔,天下有目共睹。若依了胡大人之论,便可让孔孟之道、程朱之学大行其道,士子儒生自然衷心拥戴,民人百姓也可以知晓大义、安分守己、谦卑和善,从而以大义遍天下。鼓励四民见利思义、求利有道,君子昌盛而小人衰微,为万民谋福祉安康,人人富足而国家富强,可谓天下之福,是为以大利强中国。两策并行不悖,实在是利国利民之盛举。”

    “儿臣信口雌黄,请皇阿玛教诲!”

    弘毅最后还不忘谦虚,说明自己只是肤浅之论。其实,此刻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你们现如今就是缺少我这一个中庸呀。何况你们,就是现如今的中国,也需要一个适度的调和呢!让所谓的“重利轻义”观念淡化一些,却要仔细维护;让“追求大利”的思维活跃一些,又要适可而止,这才是我的目的!

    “好!玄烨说得言之有物。诸位,现在你们都说说吧?”福临很满意儿子的出场表现,继而再次征求意见。

    “臣钦佩不已!”老卫道士胡世安果然第一个出来表态了。本来是被反驳到体无完肤的程度了,此时有小皇子的调和,面子算是保全了,自然要急忙忙就坡下驴。

    “奴才亦是钦佩!宗室有贝勒爷之祥瑞,实在是我大清之福!”图海也抢前表态。

    “臣等(奴才)赞同贝勒爷所言!”此时无论满汉,都是异口同声。

    “好,既如此,诸位爱卿看来是赞同两策并举、求同存异了!臣僚和睦,才是我大清真正的福气呀!”福临喜不自禁,用自己的期盼给出了结论。

    “奴才(臣等)定然和衷共济、效力君前!”所有人齐齐发誓,再送给皇帝一个大大的梯子,用来顺势而下。

    “哈哈,君臣和睦,才是天下之幸!”福临舒舒服服接了地气,笑着抬手示意底下的众人重新落座。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可以让同安王统帅船队行商于海上了呢?”福临再次发问。

    会议主持人的脑袋必须时刻清醒,人家就记得这一番“义利观”的争论,其实是起源于刚才宵夜之前,玄烨先是推荐郑芝龙帅船出海,接着戴明说抢话佐证同安王的能耐了得,结果引出了胡世安维护道统、要求“重义轻利”的论战。

    “皇上,臣赞同皇二子所论,可择一优选之人帅船出海贸易,以求利国利民!”说这话的,谁都没有想到,却是会议以来一直充当“愤青”角色、见谁咬谁的刑部汉尚书刘昌。

    “哦?刘昌,你赞同玄烨所论?”福临似乎也没有准备,反问了一句。就连弘毅,也是颇感意外。

    “回皇上的话,臣赞同皇二子所‘论’,就是大行海上贸易之论。但,微臣不赞同皇二子所‘提’,让郑芝龙帅船出海!”刘昌展现了自己的卓越的纠结本领——他自己很纠结,也要让参加会议的诸位跟着一起纠结!

    好吧,是你刘昌大人不让大家伙回去睡觉觉的,就别怪我再给你上一课!——弘毅对这位半路杀出的愤青,暗自下了决心。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