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4:04
字数:961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顺治十二年九月初六,晌午时分,琉璃厂街面上,一顶多罗贝勒规制的红色轿辇匆匆而来。

    坐在轿子里的弘毅,此时早已饥肠辘辘,却倍感自己此刻的感精气神那叫一个“倍儿足”!因为,后面还有一场好戏等着自己去上演呢。“一日三戏”——御门议朝政、堂审释律例,都进行的十分顺利,如果马上就要上演的“府邸收遗民”也能顺利进行的话,那就等着明天取得阶段性战役胜利好了……

    “大清下五旗宗室总理、火器营左总统大臣、多罗贝勒、皇二子,到……”

    当梁功尖细的嗓音在季开生府门下高声通报出这长长的一串儿名头时,弘毅的依仗威风凛凛的将门前堵了个水泄不通,引得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

    “哥!这下五旗宗室总理怎么没听说过呀,是哪一个?”路人甲悄悄问道。

    “你个棒槌!整天介就知道把那位持鼎而诞、金乌下凡的皇二子挂在嘴边上,怎么今儿个见到本尊了反而呆了呢?”路人乙不屑。

    “您是说,来的这位就是持鼎而诞、天降祥瑞、金乌下凡、火器神助的、咱大清的多罗贝勒爷?”路人甲终于展示出以往的消息散播能力,一口气说出了民间早已流传的弘毅胎穿以来的主要功绩。

    “错不了,如假包换!”路人乙信誓旦旦,不容置疑!

    “那您还杵在哪儿干啥呀哥!咱们麻溜儿地打千儿、叩头吧您吶!也好请他小爷给我们恩降一些福禄寿喜才好!”路人甲带头跪在了仪仗之外,大声称颂着弘毅的神威。如此一来,周围人等立即“呼啦啦”跪倒一片,纷纷给奉若神明一般的小爷请安!

    弘毅一身金黄朝服,走出轿辇,立即骑在梁功的肩头,先示意他回转过身,冲着跪倒一片的“粉丝团”招了招手,大声说:“多谢诸位抬爱啦!快快请起!”之后才在一片称颂声中进了季府。

    弘毅出现在季开生面前之时,这位第一直臣毕恭毕敬,行觐见皇子之礼。起身后,眼神里居然有几多赞许之色,丝毫不见对小家伙如此夸张铺排和拉风行径的非议。

    “季先生,几位贵客可登了你的府门没有呀?”弘毅对季开生,现在可以说是引为心腹一般,言谈举止十分亲切。

    “草民杨雍建-闵叙,拜见贝勒爷!”当先回话的是前几日骡马市分手之后就没有见面的两位新科贡士。

    “哈哈,杨兄、闵兄,玄烨实在是抱歉呀,过几日可就是皇阿玛亲自殿试的日子了[1],可我还是把你们拉过来,实在是今日有位当世大儒驾临季先生的府邸,不能拜见可是你们的损失呀!见谅见谅了!”弘毅在小梁子肩头抱拳,对于两位虽然注定要取得功名、但时下依然是“布艺白丁”的贡士抱拳,也是莫大的尊重和褒奖了。

    “草民不敢承贝勒爷的情分!您召之即来,我等鞍前马后!”闵叙抢先说道,一旁的杨雍建却是第一次十分认可的点头称是!

    收心!收心是多么的重要呀!弘毅看着两人的表现,暗自庆幸当日在骡马市和这几人几乎是“生死与共”一番的经历,现在,可是连人带心一股脑儿收到自己的左右了!

    “臣,詹事府少詹事,兼国史院侍讲学士,朱之锡,给多罗贝勒爷请安!”旁边一位平常打扮的三十多岁中年男子,急忙从季开生身后闪出,恭敬行礼。其实,弘毅早就注意到了他,就等着此人主动上前问安。

    “哦,朱大人早就来了呀!失礼失礼,玄烨没有给您问安,实在是失礼了!”弘毅急忙从梁功肩上下来,恭恭敬敬给这位男子抱拳施礼。

    朱之锡心中感念小爷的谦让恭敬,可行动上却是十分谨慎,急忙闪在一旁避过弘毅的施礼,反而再次抱拳客套:“下臣位卑职低,不敢让多罗贝勒、宗室总理大人错爱呀!”

    “朱大人,您是我皇阿玛可以依为帝师的大才,而且,您那首‘五云近接御炉天,语传呼试彩笺丹;禁内盘盂能敬胜,犹怀笔谏效前贤’的绝句,皇阿玛也是让我和皇长子日夜背诵的。皇上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向您一样,将来能够尽忠职守,用自己的文才辅佐君主呢!如此说来,您也算是玄烨未曾谋面的老师了。请受玄烨一拜!”弘毅娓娓道来,接着拉住朱之锡,果真正儿八经的深深一躬。

    其实,了解朱之锡之才,弘毅还真不是凭借后世带来的储备知识。而是长久以来耳闻目睹的缘故。在顺治十二年的时候,这位朱大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干练,早就成了顺治皇帝的红人。

    朱之锡,字孟九,浙江义乌人,大清首科——顺治三年丙戌科殿试进士二甲第八名,可谓才学突出,被选入庶常馆充庶吉士。庶吉土待遇优渥,是高级官僚的后备队。顺治四年,由于朱之锡朝考成绩优异,不久便被授以弘文院编修加一级,第二年开始纂修“六曹章奏”。七年,由于父亲朱三凤去世,归省服丧。十年,服孝满,携母回京,复补前职。十一年春,升转为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十二年春,朱之锡迁少詹事兼国史院侍讲学士。

    而季开生,则是顺治六年己丑科殿试进士。巧的是,顺治六年的会试,朱之锡奉旨充会试同考官[2]。也就是说,按照当时读书人约定俗成的习惯,季开生可以称朱之锡为“房师[3]”。由于这层关系,两人平日里除了在朝堂之上共事之外,私下里还是有一些私交的。

    于是,弘毅在季开生的口中,更是知道了一些这位朱之锡朱大人的事情:

    福临亲政之后,深感自己学识不足,为了能够阅读诸臣章奏和处理政务,以极大的毅力苦读汉文书籍,他把乾清官当作书房,摆放了数十个书架,经史子集、稗官小说、传奇时艺等无不有之。殿中还摆列长几,放置商彝周鼎、印章画册等文物。每天除了处理军国大事外,福临都会读书至深夜。有时他甚至五更起床读书,至黎明拂晓,直到能够流利地背诵内容,方始罢休。为了保证有充足的读书时间,福临还规定每月中逢五为视朝之期。从顺治八年年初亲政,到顺治十八年年初亡故,短短的九年多时间中,福临对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著作,明朝各个皇帝的实录,以及元明戏曲、话本等,无不涉猎,学识不断长进。因此就有了“苦读九年”的佳话。

    而福临亲政之后一年多,朱之锡正好服孝期满,复补弘文院。因他才学过人,福临经常请教于他。从后来顺治皇帝对朱之锡的格外器重来看,朱之锡对福临的读书生涯和亲政初期起到了一定的辅佐作用。

    顺治皇帝为了研读典籍,常常驾临弘文院巡视,有时会来个突然“袭击”。他每次到弘文院都发现朱之锡不是在案犊忙于公务、编纂书籍,就是在埋头读书,十分恪守本职,丝毫没有懈怠之意。由于朱之锡学问渊博,剖析历代诸大家之文字条理清晰,了如指掌,至于封事书牍,更是矢口如流。因此,顺治皇帝对朱之锡的勤政好学精神,十分欣赏,对朱之锡更加器重。

    有一次,顺治皇帝又到院里,叫人拿来笔墨,铺开彩色纸笺,要朱之锡赋诗一首。朱之锡灵机一动,拿笔就写下了刚才玄烨背诵的那首“禁内盘盂能敬胜,犹怀笔谏效前贤”的诗句。意思是尽忠职守,用自己的文才辅佐君主。顺治皇帝览后大喜,亲自叫朱之锡坐在自己的身旁,并赐茶交谈,同时又赐给朱之锡衣袍一件。顺治十一年春,朱之锡升转为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追赠其父为儒林郎。詹事府设詹事一人、少詹事两人,是翰林官升迁的过渡之阶,其实是个培养荐举人才的摇篮。朱之锡任少詹事,虽无实职,却实为东宫僚属之人,甚得皇帝福临的器重。

    而这一次季开生和弘毅估计把朱之锡找来见面,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更为紧要的缘故——朱之锡与骡马市被刁难的那位怀揣《国榷》书稿的老书生,原本就认识!

    原来,季开生得了贝勒爷玄烨的授意,这几日频频看望遭受屈辱的老先生,终于得知了实情:老先生原名“谈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谈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誓不入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谈老遗民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天启元年(1621)始,以明实录为本,遍查群籍,考订伪误,按实编年,序以月日,历时六年,完成了《国榷》初稿。

    当季开生好奇的问谈老先生为何入京之时,才知道,就在前年,顺治十年,他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之聘,携《国榷》书稿赴京,探求公私著述,访询故明遗老,尤重邸报和公文等政府档案才料,校补厘订《国榷》。

    闻听朱之锡之名,季开生立即跑到了东二所,两人商议的结果,就是今日在的府上,一并会见朱之锡和谈迁二人。

    弘毅拉着朱之锡这位刚刚拜认的“老师”,兴高采烈的进了客厅,却见一位瘦骨嶙峋、鹤发银丝的老者,正稳若泰山、气定神闲地坐在上首主座,一边品着手中香茗,一边摇头晃脑看着另一只手中的书册,似乎对于刚才宅子之外的喧闹、客厅门口的客套都是充耳不闻一般。

    弘毅仔细一看,果真是那日在骡马市解救下来的老者。刚要开口说话,却听到老先生幽幽开口,自言自语道:

    “不可亡前人之史,若不立史,后世亦不知有今日。[4]如此鞑虏[5],也算是有些见识了!”

    “谈老先生,您怎么坐在……”季开生在自己府上,只好勉为其难却也是按捺不住般轻声发问。

    “哦?堂堂大汉,什么时候能让鞑虏坐上主位?”谈迁眼皮子都没抬,声调却比刚才高了不少!

    朱之锡刚要开口制止谈迁,却被弘毅抬手拦住。

    弘毅瞬间转换到了贝勒爷的频道一般,从容整了整自己的一身朝服、朝冠,立在客厅门口,冲着老者深深一揖,朗声说道:“大清多罗贝勒、皇二子,爱新觉罗·玄烨,拜见当世司马、史家大儒,谈老先生!”

    “哐啷!”谈迁手中的茶盅应声坠落于地,摔了个粉身碎骨……

    [1]正史中(《顺治实录》),顺治十二年乙未科殿试举行的时间应该是该年三月戊戌日(三月十三日)。本人才疏学浅,前面查证史料有无,误以为是九、十月间。无奈情节铺排已经完成,错误已经铸成了,只有将错就错,掩耳盗铃了,就此对和我一样对历史本着严谨态度的那些读者道歉,同时也对本质娱乐心情看本文的读者道歉,弘毅失误了。改正错误的机会留给本卷重新改写之时吧!万望各位海涵!

    [2]“同考官”,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因在闱中各居一房,又称房考官,简称房官。试卷分发各房官先阅,加批荐给主考或总裁。

    [3]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因乡试、会试中分房阅卷,应考者试卷须经某一房同考官选出,加批语后推荐给主考官或总裁,方能取中,因有此称。

    [4]语出《元史·董文炳传》,是元世祖忽必烈所言。

    [5]鞑虏是历史上汉人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一部悠久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谱写的,少数民族缔造了另一半中国史。清末同盟会曾有“驱逐鞑虏”等纲领,民国后放弃该口号转为“五族共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这个称呼已不适合现在,有违宪法中的民族团结精神,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所以这个词现今已很少使用,并有相关立法《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用此小小一个百度注解,悄悄反驳个别骂我为“汉奸”的读者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