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6:53
字数:923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顺治十二年九月初九日,位育宫正殿明间。临时召集的御前会议即将在这里召开。

    明间正中,固定设置了一座须弥台式地平,其上有须弥座,两者共同给雕龙髹漆皇帝宝座划出了一个诺大的空间。须弥座前方和左右各设三道五级台阶,上有低矮的围栏。与后世康乾盛世之时不同,除了宝座和其后的屏风之外,四周围几乎可以说干干净净,还没有那些琳琅满目的宝象、甪端、仙鹤和香筒[1]等,显得十分朴素。

    吴良辅礼赞一声之后,福临从居住的东配殿出来,登御阶升宝座,众人早已跪伏在地,齐齐行了一叩三拜的常礼,这才起身站好。

    “汤玛法,赐座。”福临照例吩咐吴良辅,早就准备好的小宫登立即被摆在了御座脚踏下首的须弥台基上。随后,吴良辅亲自将再三谢恩的汤若望经左首台阶扶上了宝座台基,落座皇帝左首。

    “二阿哥,上来站着吧,要不然显得你太小了,呵呵。”福临目测了一眼,发现台阶下面的玄烨实在是“微小”,于是做出了这个安排。

    “儿臣领旨谢恩。”弘毅心中高兴,却没有直接走上正对皇帝面前的右首台阶,而是快步走向台基西边的台阶,“噔噔噔”跑了上去。这一举动可是吓坏了吴良辅,他赶紧迎上去,小声提醒说:

    “贝勒爷,西边的台阶是主子散朝的时候走的……”

    “吴良辅,不必责怪他。玄烨年纪尚小。不知者不怪。”福临一句话等于“赦免”了玄烨。

    “皇阿玛,儿臣不敢僭越,但也不敢在诸位大臣面前堂而皇之等上高阶,只好出此下策,请皇阿玛治罪!”站好了的玄烨张口第一句,就是跪着说的。

    “哈哈,我说朕的二阿哥也不至于如此,原来是给你们几位当朝重臣留着面子呢!好,哈哈!很好!”福临大喜过望,居然一抬屁股走下御座脚踏。亲手扶起了弘毅。

    “就站在这儿吧。好好听听朕的诸位爱卿是如何议论朝政国是的!”福临站在小玄烨的身旁,器宇轩昂的说了一句。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报效皇恩!”众位大臣配合着这雷霆万钧的气势,又一次跪了下去。不过是跪给了爱新觉罗家的父子二人——后面本来作者的汤若望。早就在皇帝起身离座时一并离开座位。此刻也是跪在福临脚下。

    “好,诸位起吧。”虽然没有朝仪,但是却赚足了臣子的敬畏。福临十分满意的回身坐会御座之上,一左一右,留着汤若望和玄烨在前面“护持”。

    站在须弥座之上,居高临下望着十几位权臣,弘毅瞬间有种权力欲迅速膨胀的激动!为什么**丝青年都愿意当皇帝?也许是因为后~宫种种、春色无限,但当你真正站在国家的中心之时,最最能够打动你的,早已不是唾手可得的美色,而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无上权力!

    弘毅抬眼望了望正殿门口那个位置:想当年,自己数次就站在故宫中和殿的那个地方,隔着高高的围栏,使劲抻着脖子往自己现在这个位置观瞧。那时候怎么能够想得到的自己会有登上御阶的这一天?

    激动归激动,可不能乱了分寸!咬了咬嘴唇,弘毅微微侧了一下身体,偷眼瞧了瞧皇帝的宝座——激动个啥呀?那里才是自己真正的舞台,十七世纪中国的圆点、核心!而且,自己还要将他变成整个世界的核心圆点,至少是之一!

    有了宏图大志,眼前的些许待遇就算不得什么了。冷静下来的弘毅,饶有兴趣的观察着殿内御阶之下的众人,如同几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朝臣,也在偷偷打量他的时候一样的心态:你(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参加御前会议的十八个人,除了皇帝福临,弘毅早就相熟的有五位,分别是:老玛法汤若望、统兵攻取呼玛尔城堡的明安达礼、作为配角软硬兼施收降别科托夫的噶达浑、时任刑部尚书审理“孙狗子殴伤贝勒”一案的觉罗巴哈纳,以及今天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图海。

    此刻弘毅留意端详的,主要是余下的十一位满汉大臣。虽然衣冠相近,可不知不觉间,满汉官员早已分列两边了——

    左手边的满臣,无论品级高低,普遍有一种优越感,表现得多多少少有些趾高气扬,不太关注另一边的汉臣。

    右手边的汉臣,最然都是皇帝近臣了,却怎么看都有一种惶惶然的样子,低眉顺目,生怕惹是生非一般。

    满臣大多生得魁梧彪悍,都是那种上马就能打的主儿;汉臣一水儿细皮嫩肉、白白净净,估计都是两唇交错、舞文弄墨的练家子。

    ……

    弘毅心中有些莫名其妙的忧伤情绪,却不知道从何而来。其实自己压根就不是什么大汉族主义者呀,为何却自怨自艾起来呢?也许,是被五位汉臣此时表现出来的委曲求全、低声下气所感染了吧?要真正实现所谓“满汉一家”,不论满蒙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单说现如今汉人自己这种“了无生机”的做派,也就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了……那一刻,弘毅甚至对自己一直默默坚持的、要在这十七世纪的中国加速民族大融合的雄心壮志,有了一种紧迫感。

    “图海。”御座之上的福临终于发话,开始主持会议了。

    “奴才在!”位列满臣一行的刑部满尚书朗声作答。

    “你将今日询问朝鲜赍咨行使私贩御马一事,先给诸位臣工讲一讲吧。”

    “奴才领旨!”图海应诺之时,站在他前面的几位满尚书都稍稍侧身。好让身后的图海顺利出班,也尽显许多亲密。

    福临故意强调了“御马”二字,自然是相当信任自己的宠臣会讲得恰到好处。来的路上只能通过通传小太监了解今日议政之事“皮毛”的诸位大臣们,闻听“御马”二字,果真都是大吃一惊。

    好在头脑清爽的图海大人讲解得条理清楚、生动婉转,而且于关键之处交代的又十分明白——

    皇帝高屋建瓴,从皇二子玄烨那里听闻朝鲜不法行商居然私贩马匹之后,立即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英明神武的判断“此事绝非这么简单”,而后果断派出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的小小皇子玄烨去查办此案。并且特许以御马作为诱饵。钓朝鲜人的大鱼!

    经过皇帝和皇子这一家人的努力,并由皇二子从中调度诸多得力人员,终于在一个时辰之前,将朝鲜奸商的丑行揭露。赍咨行使众人也被刑部和巡铺营羁押在玉河馆之内。

    图海刚一讲完故事。几乎所有汉臣都是异口同声称颂伟大的皇帝陛下洞察一切、运筹帷幄!顺便夸赞皇二子几句诸如“天资聪颖”、“皇家福祚”之类的吉祥话。可满蒙大臣却集体噤声了一般。没有一个出来说这些的。

    “皇上圣明自不必说,大清是天下共主,何事能隐瞒得了我们的皇上呢?最最紧要的。却是那些朝鲜人实在可恶!太宗皇帝两次教训他们都还不服,奴才愿意亲领一个参领,再去烧了他们的老巢!”说这话的,却是站在后面的内大臣吴拜。

    弘毅急忙打量这位年近半百的内大臣:头发是黑是白都藏在顶戴之内,看不清楚;一脸的沧桑沟壑,却二目炯炯,身板笔挺,一看就是武职出身。

    此时吴拜早已趋前一步,在周围满臣的簇拥下,横眉冷对,伸手指着北边,怒气未消。另一边的汉臣,有几位甚至下意识摇了摇头,大概心中腹诽此人粗陋、只知拼杀吧。

    原来,这位吴拜虽然上了点年纪,当年却是一员肖勇战将,十六岁开始就跟随清太祖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太宗皇太极即位后,更是位列**臣,佐镶白旗。崇德元年的冬天,与承政马福塔等率兵仅三百,就敢为前驱,奔袭朝鲜王城,朝鲜王李倧惊惧之下再次将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华岛避难,自己则遁走南汉山城等待各路勤王军的到来。这位吴拜挥师急进,大破朝鲜援兵,斩获二百多首级。入关之后还曾经击败过李自成,可谓屡创战绩。

    据说今年五月出使朝鲜责问朝鲜王的时候,吴拜大人多次重提当年之事,说起朝鲜的山川形制、关隘要道也是信手拈来,直接将一帮高丽棒子吓得言听计从,自然载誉归来。

    出乎弘毅的意料,青年皇帝没有一味褒奖满蒙臣子的“果决”,也没有申饬汉臣对他们爷俩儿的阿谀,而是说了一段十分周全的话:

    “朕乃天子,自然要胸怀天下,事无巨细都要周全体察。如今朝鲜小国早已臣服,朕与那朝鲜王李淏尊卑有序。天朝上国,岂可因子国多有过错就轻起战端、以长欺幼?那些朝鲜民人,虽然冥顽不化了些,却还是朕的子民,更不能放任尔等去涂炭生灵了。征伐之事,今日不论。”

    闻听此言,满蒙臣子自然低头不语,汉臣们却是频频颔首,深表认同。弘毅瞧着两班人的不同表现,突然萌生一个想法: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互相取长补短——满人多学一些周全,汉人多增一些孔武,或许,就会慢慢融合了吧。

    福临见好就收,话锋一转,引领众臣子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诸位臣工可以畅所欲言,都说说下步朝廷的应对之策吧。”

    弘毅自然不会贸然开口说话,这一次,他要好好听一听,到底在这些权臣心中,朝鲜是个什么样的属国。而这几位权臣,又都是什么样的人才……

    [1]在今日金碧辉煌的太和殿内,雕龙髹漆的皇帝宝座前陈设有成双成对的宝象、甪端、仙鹤、香筒和四个香炉。每当皇帝升殿,这些陈设都可以燃点檀香,香烟缕缕绕于宫殿内外,似云、似雾,神秘庄重。这些陈设,形象全是想象或传说中的神鸟异兽,或者仿古彝器,都是吉祥、长寿、镇邪、安定之意。

    宝象,也称太平有象。由铜胎珐琅嵌料石所制成,象背驮一宝瓶。因为大象高大威严,体躯粗壮,性情温顺,四腿粗大,稳如泰山,象征着社会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固,所以取意“太平有象”。大象上的宝瓶中盛着五谷或吉祥之物,表示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大象驮宝瓶而来,寓意给皇帝带来了丰收和吉祥。所以,宝象也是历代皇帝常常用于宝座旁的陈设品。

    甪端,是传说中的神兽,据说它通晓四方语言,日行18000里,带来广博知识,并捧书护卫在皇帝之侧,象征皇帝圣明公正,广知天下大事。太和殿宝座两侧陈设的是做工精美的铜胎珐琅甪端。

    仙鹤,在古代传说中是神鸟,,有起死回生,青春长寿之功,设于宝座两侧,寓意永保皇帝龙体康健,万寿无疆,帝王的江山社稷能流传万代,永世长存。

    香炉,陈设的是清乾隆年间仿古代礼器鼎制作的掐丝珐琅香炉。它通身勾莲花纹,三象首为足,样子古朴,颜色鲜艳。香炉作为宫廷室内的陈设品,已有长久的历史,它是祈天求祷器具,也是吉祥之物。

    香筒,是香炉的一种。清代皇宫内固定陈设之一,因顶子为亭子式,所以也叫香亭。铜胎掐丝珐琅香筒,做工精湛,内可燃放檀香,青烟从镂空筒身飘出,云烟缭绕,香筒寓意太平、安定、大治之意。

    这些东西,大多是在康熙朝增加摆设的,顺治朝基本上还算十分简朴。(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