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1:42
字数:1399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正如弘毅所预料,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奏报朝廷,官军大败西贼张献忠(其时已死)残兵李定国[1]于新会。而破贼之时,李定国也确曾快马联系漳州郑森一部,恳请其尽早如约发兵,同御清兵,但结果却是遥遥无期的沉默……

    早些时日,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日,优哉游哉的同安王郑芝龙一行,也是刚刚进了漳州城。郑氏父子四人相见,抱头痛哭。郑芝龙哭罢,竟然大违常理,率先给三个儿子跪了下来,说自己降清一事,虽是为了华夏大计,却也令父子分离、兄弟掣肘,这实在是做父亲的苦衷和无奈。这样一来,郑森、郑渡、郑荫三个儿子相继跪在父亲面前,频频叩头,其场景也是凄凄婉婉,催人泪下。

    当晚,漳州城郑森府邸。

    郑芝龙一幅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的样子。看着下首的三位儿子,特别是那位自己和倭国姑娘田川氏所生的郑森,抹了半天眼泪之后,才用倭语(日本话,奶奶的)说道:

    “福松,我带来那十多名囚犯,正是顺治三年,清军进驻家乡安平大肆淫掠、令你母亲田川氏被辱自杀的首恶之人。数年征战之后,也还就剩了这几个苟活在世上,其中还有几个已经做了正六品的门千总、营千总。为父此次行前,皇上特下严旨,命兵部予以勘验核查,终于将他们清查了出来,并交予为父。”

    郑芝龙满意的看到了郑森眼中的惊诧之色,这才继续说道:

    “皇上还说,‘当日破城纵兵淫掠之人,乃是那殉国的尼堪将军手下一员大将,也早随着尼堪殒命了。但失察之责在朕,朕有愧于郑氏一族,亦无颜见海澄王。今将苟活于世的罪人赠与海澄王,但凭发落。如王还不解气,也可提兵前来京师,朕自当引颈向刃!’”

    说这话的时候,郑芝龙自然是肃立于前,每说一个“朕”字,就抱拳向北,一副恭敬顺从之色,分明是在宣示皇帝口谕。说完,就静静看着刚才唤其倭名、此刻在座位里如坐针毡的郑森,而其他两个儿子,早已是拜伏于地,口口声声称颂“皇上圣明!”

    “为父临行之时,皇上曾十分为难地说,一帮议政王大臣非要委派简亲王济度统兵数万,南下与你一斗兵峰。他实在不忍,只好拖延。但,也只怕拖不了太久。”郑芝龙适时刨出另外一个重磅炸弹。

    终于,郑森暗自叹了口气,也端正衣冠,此刻自然是明朝衣冠,跪倒在地说道:“臣,郑森,叩谢圣恩!天恩浩荡,郑森腆居王位,自当报效朝廷,为我大清开疆踏海、收复台湾,永世镇守东南门户。”

    郑森再抬头看着自己父王的时候,早已是泪流满面。这当然不是感激涕零的泪水,而是于心不甘的委屈。

    “父王,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只是现在那大西军李定国刚刚送来加急战报,催我前往增援。儿臣既然受了皇命,自然不能出尔反尔,只是这背信弃义之名,委实难当啊……”郑森起身归座,继续说道。

    郑芝龙脸上却是一阵红一阵白,好不尴尬。这“背信弃义”四个字,就好似万千钢针,一簇簇插进自己的心头。是啊,自己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背信弃义”的发家史呀!

    原来,郑芝龙18岁时,与兄弟齐至澳门的舅父黄程处学习经商,并于澳门接受天主教洗礼,往来东南亚各地,后到日本九州,因习剑术,结识并娶了福建华侨铁匠翁翊皇的义女田川氏为妻。一开始追随于日本平户岛的华侨大海盗商人【李旦】门下,初时担任翻译等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信任。李旦过世后,郑芝龙逐渐接收其势力。1624年中秋后,芝龙将事业重心自日本九州岛迁到台湾,归附“日本甲螺”(倭寇首领)【颜思齐】。此后不久,荷兰东印度公司登岛,驱逐了以台湾为基地的其他势力,郑芝龙遂携妻子定居于大陆。1625年颜思齐死,芝龙结合诸海盗首领,号称十八芝,拥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但对泉州百姓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

    1628年(明思宗崇祯元年),朝廷招安海盗,郑芝龙欲降,透过蔡善继安排接受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成为官员,率领原部,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率军讨伐其他昔日结拜兄弟的海盗力量,包括李魁奇、钟斌,官至总兵。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成为当地首富,也是少数迎娶了日本人却仍能正式返回中国内地的海盗。1633年,于福建沿海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用,郑芝龙也因此迅速富可倾国,俨然为闽南的领主与海上霸主,并对缴保护费的商船(一艘大船需缴三千两银钱)给予郑家的令旗;如不缴费而想经过芝龙海域的,恐怕难逃被劫的命运。芝龙如此强横,使荷兰东印度公司营运不宁,荷兰人数度联合其他势力合取芝龙,但其仍持续扩张其势力,并将荷兰人数次击败。

    至此,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据估计,其兵员有汉人、倭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二十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不久,郑芝龙应明朝廷要求,继续率军讨伐其他昔日结拜兄弟中仅存最大力量刘香,在虎门大获全胜,名震福建、官至都督。不久福建省发生旱灾,郑芝龙提议载饥民移台湾,并给予移民十分优惠的资助条件。台湾土地肥沃,因此而引发了汉人向台湾岛移民的浪潮,这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由大陆向台湾移民。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南部,在大员(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但大陆移民却多达数万。此外的贸易商业,在日本锁国后,只许中国人和荷兰人前往贸易,郑芝龙借由对日本的贸易,更加富有。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南明弘光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1645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候,负责南明所有军事事务,一时间权顷朝野,短短的几个月时光是郑芝龙政治生涯的顶峰。虽然有理想的唐王想打回自己的老家北京,但他这位不太有理想的部下并不打算北伐,郑芝龙认为:“明朝清朝一回事,不就是换个主子吗?”这为后来他投降清朝埋下伏笔。

    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见局面不利,不打算再继续支持南明隆武帝,遂与清朝洽商投降事宜,仅带心腹从人北上降清。其子郑森劝止郑芝龙未果,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率部出海入金门,继续反清。同年,清军攻克福建,擒隆武帝朱聿键,而投降清军的郑芝龙,却遭到南征主帅贝勒【博洛】的背约,移送到京师。芝龙被编入汉军正红旗,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以归顺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晋封同安侯。为安抚郑森,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森归顺,森均坚辞不受,直到小皇子出此计策。

    由此可见,先后归顺明朝打压兄弟、归顺清朝打压残明的郑芝龙,对“背信弃义”四字是多么熟悉和忌惮!

    “森儿呀,为父也有难言之隐呀!”郑芝龙强忍心中恼怒,特别是想到那日在位育宫,皇上对自己的叮嘱。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那个不足半岁、神异圣婴皇子的意思才对——

    “郑森不臣、不孝之心久矣,然同安王万不可意气用事。为今之计,唯有以君臣之礼、父子之情、母子之恩、兄弟之义、后世之福令其挂怀,以儒生之忠孝气节为其顾虑,以朝廷兵威之浩大使其忌惮,才可令其就范。他日平定台湾,郑氏一族将永为台湾镇守,朝廷只委派驻防将军、提督学政、布政使、按察使前往协理,后世子孙,皆可世萌王位,保世代优荣……”

    想到这里,同安王郑芝龙继续露出一脸的关切和忧虑,慢慢说道:

    “你可知假若你继续反清,势单力孤,必不久远。父王南下之前,朝廷已令大将军济度统兵十万,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再者,浙江巡抚秦世祯也已按朝廷示意,于浙江福建沿海招兵买马、广造战船。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镇守两广,业已拿下新会,如今之势,于森儿可谓腹背受敌、南北受困,唯有顺势而为,暂驻福建,协力朝廷,平定东南。之后,我父子四人齐心协力,收复台湾,方可得一安身立命之所,也才能使子孙后世得享太平呀!”郑芝龙说完,扶起跪在地上的儿子,好看清他脸上到底作何表情。

    见郑森面色戚戚、愁眉不展,郑芝龙心中大喜,知道他已经清楚明白自己这几万人马现在的处境,于是接着说道:“况且即使你兴兵北上,或可以暂得一时之逞,却终归难敌一国之力。那南明小朝廷,如今内斗不断,分崩离析只在须臾,森儿又何必愚忠于他?南明一亡,你如断臂膀,也只能遁走台湾了。与其这样,为何不借助朝廷之力,早日克定台湾,以为我郑氏根基?即使驻防将军、提督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等朝廷官员前来协理,也是受制于你的管辖,正如他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一般,为政一方、得享荣华呀!”说完,郑芝龙十分淡定从容的坐回自己的主座,抱过那把跟随自己数十年的西班牙五弦木吉他,自顾自弹奏起那首最爱的舞曲,伴随着旋律的明亮欢快和抑扬顿挫,有意无意观察自己儿子的脸色变化。

    郑森何尝不知他父亲所言不虚。自从顺治皇帝和自己的父亲一起祭拜崇祯、布告天下之时,他郑森,就已经如架上羊羔,无一日不被煎烤——兴兵起事,陷自己父亲兄弟于水火;按兵不动,又无奈南明朝廷和大西军的裹挟威逼。更可恨的是,顺治皇帝居然说,自己可以弑父反清,却又不和自己正面交锋,而是要等到收复台湾、驱除洋夷之后,再来所谓“华夏勇士、一争高下”!也就是说,自己弑父可以、反清可以,但,你扰乱东南,妨碍朝廷收复台湾,你就是华夏万民的罪人!作为一个自诩为华夏正统的大明国姓爷,手下兵将和黎民百姓对这一点是不能容忍的!为今之计,也只能顺势而为、做了这个海澄王了!想到这里,郑森露出了决绝之色,“哗啦啦”一声拔出佩刀,倒是立即让那一边的西班牙吉他舞曲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破音,一旁的两位弟弟,也是吓得不知所措。

    看到眼前这一切,郑森心中又万分的鄙夷,可又能如何,那个曾经扬威海上、屡破荷兰的父亲,现在已经死心塌地效命于清廷,两旁的兄弟,也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可自己,又怎能取笑他们呢?事到如今,也只能寄人篱下了!想到这里,郑森缓缓跪倒于父亲面前,轻叹一口气,转而器宇轩昂的说道:

    “父王,儿臣明白了!自今日起,你我父子同心,就为这大清世守台湾、永不返(反)朝!”说罢,轻轻抚食指于锋刃之上,瞬间血珠殷出。接着用力一扯,撕下那前明朝服的衣襟,就着指血,写下八个大字:“世镇台湾、永不反朝”!

    “好!森儿,你为华夏一统、为黎民百姓、为大清江山,立下了大功一件啊!”郑芝龙如获至宝,这才从衣袖中取出一卷黄绸,郑重其事的慢慢展开,正色道:“海澄王郑森接旨!”

    郑森没有料到还有这一手,正有些犹豫,但看到两个兄弟都早已再次跪倒听旨,也只好半信半疑叩头听旨。

    “臣,海澄王郑森,恭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2]:海澄王郑森上尊天意、下慰民心,率部归顺,朕心甚慰!着即日起,可续享‘成功’之号,曰海澄王郑成功,以示天下一家,共尊大清,望同安王郑芝龙、海澄王郑成功,能上承朕志、下慰民心,内辅朝政、外扬国威,使海内一统,四海臣服!若朕及子孙有负于卿,二王皆可提兵反朝,以正天威!钦此!顺治十一年九月初一。”

    “臣领旨谢恩!”郑氏兄弟跪接圣旨,焚香供奉,大功告成。而那份血书于明朝官服衣襟上的誓言,连同同安王郑芝龙的“总结报告”一起,连夜快马加鞭寄送朝廷。第二天,同安王郑芝龙押解前来的一众人犯,被齐刷刷腰斩鞭尸,海澄王也哭晕在地……

    于是,就有了前文所提,大西军李定国十分懊恼的孤军抵抗满清官军,其结果是大败而回、遁入云贵。

    *

    *

    北京宫城。顺治十二年元旦,是弘毅在大清朝过的第一个后世称为“春节”的节日,那一天,不足九个月的皇儿子竟然被皇太后抱着,一同坐在皇帝身边接受了文武百官、满汉重臣的“简单”拜贺[3],没有人提出异议,甚至也没有人觉得不妥……

    当天,历来对痘症唯恐避之不及、有好几年都在正月出宫避痘的福临,却第一次心安理得的在慈宁宫喝得酩酊大醉,甚至还抱着自己的小皇子好一个亲热,那之前,他已经在位育宫翻了康妃的绿头牌……

    “母凭子贵”!许久未曾再享天宠的康妃,躺在位育宫龙床上看着身边酣睡的皇上,由衷的感叹。她也知道,当日上午,同安王郑芝龙、海澄王郑成功共同上血书于朝廷,接受封号,改编率众,说是进击台湾之后,请朝廷委派布政使官,自此郑氏一族世守东南,永不返(反)朝!接着,郑氏父子反戈一击,配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一举击破大西军数万人马。大西军李定国痛斥郑氏背信弃义,也只能收拾参军一路向西,直至转入云满,只剩下了苟延残喘。还有那个前明的鲁王朱以海[4],也一并被押解至京师。只是在自己儿子的坚持下,被好生安置看管起来,没有问罪。还有自己的族叔、福建巡抚佟国器[5],也被皇上下旨做钦差,入泉州慰劳郑氏、犒赏三军。

    入夜,宫城东北角的乾东五所之二所。婴儿弘毅,此时正坐在炕上练习着什么,面前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任凭他抓来抓去,一边抓,还一边振振有词:“民族英雄~郑成功!……”继而对旁边的梁功说道:“换大的!”

    “嗻!”小功子急忙端来一个大盘,里面放着印章、书本;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小刀小弓;甚至还有首饰胭脂和一堆吃食……突然,二阿哥弘毅一把抓住了小功子的冬帽,一下子稳稳攥在手中。最近这一两个月,小皇子不知为何经常这样抓来抓去,看什么抓什么,而且是一把抓!抓过宫女的头饰、抓过太监的帽子,什么都抓,但就是不乱扔!抓住之后笑一笑,又示意下人们过来拿回去。自己今天已经是第三次“中招”了!

    捂着自己的光脑门,梁功也不忘奉承几句:“小爷,您这抓的真准呀!待会儿奴才是不是给您来个有点难度的?呵呵!”

    弘毅笑着送还回去他的帽子,也没有接话。

    小爷我有整套的练习计划,你根本不懂,我这是在练习“握距肌”懂不?马上就有大用了!弘毅心里盘算着那个“大日子”的到来……

    [1]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下赫赫战功。南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相约会师广东新会,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图取广州,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西进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加之瘟疫流行,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南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率精兵迎桂王入驻昆明,号五华山为“滇都”,李定国受封为晋王。

    [2]标准读法,而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请查实再拍砖!

    [3]正史记载,顺治十二年元旦,上谕“免行庆贺礼”,估计是避免痘症。见于《清朝官修:清世祖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

    [4]朱以海,南明监国鲁王。崇桢十七年(1644),袭鲁王封爵。次年,清兵陷南京,张国维、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拥他在绍兴监国。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相倾轧。绍武元年(1646),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永历七年(1653),取消监国名义。后病死台湾。

    [5]佟国器,时任福建巡抚,佟养性之孙。康妃佟佳氏的太爷爷为佟养真(又做佟养正),为佟养性之堂兄。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