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附02——福佑寺简介 附03——《故宫博物院游览计划书》 附04——独爱香山,独爱那淡淡的散发着灵 附05——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附06——天坛听雪(作者:以风为马) 附07——清乾隆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附08——作者的几句话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附16——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 第一章 引子之〖景仁宫〗 第二章 引子之〖福佑寺〗 第五章 引子之〖新加坡〗 第六章 引子之〖爱情〗 第三章 引子之〖大清皇室〗 第四章 引子之〖格格〗 第七章——穿越与出生 第八章——重入景仁宫 第九章——取悦皇太后 第十章——上天降祥瑞 第十一章——铜件乃天赐 第十二章——结怨吴良辅 第十三章——母子分离苦 第十四章——迁居东五所 第十五章——奶妈加保姆 第十六章——给爹当道具 第十七章——玛法受惊了 第十八章——孝庄你要笑 第十九章——祖孙来深谈 第二十章——苏麻教阿哥 第二十一章——计收郑成功 第二十二章——宫斗真来了 第二十三章——算计老毛子 第二十四章——圣婴显神通 第二十五章——抓周揽天下 第二十六章——谁的董鄂氏 第二十七章——博弈起居注 第二十八章——历史真变了 第二十九章——福全好兄弟 第三十章——违心救阉奴 第三十一章——防患于未然 第三十二章——教训老阉奴 第三十五章——午门献俄囚 第三十六章——控诉罗刹罪 第三十三章——力保直言臣 第三十四章——经略苦寒地 第三十七章——功封贝勒爷 第三十八章——点评汉儒学 第三十九章——国学与西学 第四十章——西洋火绳枪 第四十一章——第一巴图鲁 第四十二章——沙场领皇差 第四十三章——战壕出奇效 第四十四章——初识鳌拜才 第四十五章——四大辅臣到 第四十六章——星堡显神威 第四十七章——兼领火器营 第四十八章——太后不开心 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第五十章——开办研究院 第五十一章——平壤虹缎被 第五十二章——领悟四九城 第五十三章——赏识好侍卫 第五十四章——偶遇季开生 第五十五章——大谈义利观 第五十六章——入股松竹斋 第五十七章——私访何其难 第五十八章——结识新贡士 第五十九章——识才辨其长 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 第六十一章——棒子来咬钩 第六十二章——合同写朝文 第六十三章——刁奴镶白旗 第六十四章——遇险骡马市 第六十五章——奴才毁亲王 第六十六章——求您了八婶 第六十七章——梦中说错话 第六十八章——掰扯下嫁案 第六十九章——小爷听汇报 第七十章——借用吴良辅 第七十一章——开导五旗主 第七十二章——初登御门下 第七十三章——旗务需改革 第七十四章——终于摆平了 第七十五章——一主揽八旗 第七十六章——总理解律条 第七十七章——皇子收奴心 第七十八章——都是文化人 第七十九章——论道老谈头 第八十章——玄烨解国榷 第八十一章——福临戴高帽 第八十二章——宗室怎总理 第八十三章——东北未禁恳 第八十四章——遗训灭东洋 第八十五章——太祖来托梦 第八十九章——诏设皇仆局 第八十六章——海运要规划 第八十七章——躺枪朱由榔 第八十八章——福临定领海 第九十章——家祭颂心声 第九十一章——舆情需引导 第九十二章——新兵也是人 第九十三章——后宫要兼顾 第九十四章——玛拉遇美女 第九十五章——情愫遭识破 第九十六章——额驸欲攀附 第九十七章——缘来还是你 第九十八章——玛拉被提亲 第九十九章——计测靖南王 第一百章——爹娘都送礼 第一百零一章——横生新变故 第一百零二章——御妹孔四贞 第一百零三章——贝勒哭鼻子 第一百零四章——亲兵罗刹人 第一百零五章——礼拜惹的祸 第一百零六章——多衔就是牛 第一百零七章——巧送知遇恩 第一百零九章——开生献画作 第一百一十章——弄巧也成拙 第一百一十一章 ——石驸马大街 第一百一十二章——猥琐小屁孩 第一百一十三章——姑姑改学姐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姐送宝书 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刺激皇额娘 第一百一十七章——子要凭母荣 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后要收养(二更,欢度元旦) 第一百一十九章——蒙女开小会 第一百二十章——悲催大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罗刹娶寡妇 第一百二十二章——兄弟不和睦 第一百二十三章——女人是大戏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来送礼物 第一百二十五章——虚礼也是礼 第一百二十六章——人体形态学 第一百二十七章——嫡出第一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两位亲额吉 第一百二十九章——被废始与末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第一百三十一章——嫡庶一样亲 第一百三十二章——太后做大媒 第一百三十三章——还我雅克萨 第一百三十四章——血仇深似海 第一百三十五章——循循而善诱 第一百三十六章——配角不能少 第一百三十七章——政务挑干员 第一百三十八章——百分百信赖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聪明的伊万 第一百四十章——复合型人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失踪笔帖式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鱼未得食 第一百四十三章——御马嘶鸣时 第一百四十四章——别馆变大堂 第一百四十五章——看人看主流 第一百四十六章——御前高端会 第一百四十七章——满汉仍有别 第一百四十八章——相煎何太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会议踢皮球 第一百五十章——臣奴各展才 第一百五十一章——徐庶进曹营 第一百五十二章——管控军需物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奴才与臣子 第一百五十五章——崇满不抑汉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小和事佬 第一百五十七章——令行禁不止 第一百五十八章——属国分等次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贡贸易制 第一百六十章——倭寇产白银 第一百六十一章——民间行海商 第一百六十二章——荷兰也怕他 第一百六十三章——雅俗共宵夜 第一百六十四章——夫子罕言利 第一百六十五章——论点极吻合 第一百六十六章——义利需并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郑甲发迹史 第一百六十八章——福临叹刘昌 第一百六十九章——圣主配良臣 第一百七十章——保全郑芝龙 第一百七十一章——科罗湾海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崇武海大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盗亦有其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海贼两三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夫与芝龙 第一百七十六章——福临用人观 第一百七十七章——食材与人才 第一百七十八章——典故对故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正邪集一身 第一百八十章——功亏于一篑 第一百八十一章——符献挺身出 第一百八十二章——阉奴巧当托 第一百八十三章——性恶与性善 第一百八十四章——政治与文化 第一百八十五章——芝龙文化源 第一百八十六章——四用并三疑 第一百八十七章——水师定基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五十三章——朝鲜与倭国
《梦穿康熙换乾坤》
作者:弘毅知难
更新时间:2024-01-21 20:37:10
字数:881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 !

    ps:今天开始恢复正常更新,谢谢各位的支持!祝各位:马年第一个工作日——马上过完!大吉大利!顺利吉祥!

    不但是皇帝福临和皇二子玄烨,其他诸臣都对一个小小的朝鲜行商私贩禁物之事,居然能牵扯出背后的倭国来大感震惊,纷纷屏住呼气。毕竟,此时虽然东南沿海郑氏之乱已经降服,可西南尚在“戡乱”,如果东北的朝鲜和倭寇沆瀣一气,那可是雪上加霜!

    “回皇上的话,朝鲜与倭国私相授受已久,臣服之心未实。然而朝鲜却阳奉阴违,时常谎称倭国有再次攻伐其国之心,借机高筑楼台、整军备战。此事在顺治七年之时,皇上早已命觉罗巴哈纳大人等、赍敕往问直伪。”说完,折库讷回头望了巴哈纳一眼,就暂时不说话了。

    “启禀皇上,正是如此。顺治六年六月,朝鲜国王李倧薨。八月,皇上遣时任礼部启心郎的渥赫等往祭李倧,并赐谥庄穆。并遣户部启心郎布丹、侍卫撒尔岱充任正副使,赍诰命并敕谕、诏书,前往封朝鲜国世子李淏为朝鲜国王。但新王李淏不曾专疏谢恩。皇上遂于次年正月遣大学士祁充格和奴才等再次赍敕责问李淏此事。”当年作为户部尚书,觉罗巴哈纳的确是这件事情的亲历者,所以说起来丝毫不差。

    “嗯,朕记得此事。你可详细说来给诸位听听。”福临看了玄烨一眼,权当给儿子补一补自己英明神武的历史功绩。

    “嗻!结果奴才等到了朝鲜。那李淏却百般狡辩,说什么倭情万分可虑,倘遇警急无计奈何。他们还想加强城塞修筑、兵士训练等事。吾皇圣明,当即颁下严旨,申饬李淏曰:‘概观情辞,虽系王之所奏,而奏中语意,实非出于王心,必由奸臣造意。若倭果恃强侵犯尔国,大兵拯援断无迟误之理。尔国奸臣。误以天下未尽平定、盗贼未尽灭息。恐调尔国兵马,故预设虚揣,诈诿倭情尔。今天下业已混一,亿兆尽归版图矣!尔今又欲修筑训练。此皆乱臣所出之言也!昔尔先王不忘我朝恩德。竭尽忠诚。今王岂有不欲竭尽忠诚之理?不特此一时也。即将来朝鲜嗣王、子子孙孙、无间世代。其尽忠竭诚,永如山河之不改易。岂应有渝忘之时乎?此特在下奸臣朋比结党、启无穷之乱源耳!’”

    好记性的觉罗巴哈纳一口气背诵一大段当年福临的诏书,着实把福临高兴地可以。脱口而出道:

    “说得好!”

    “皇上圣明!”众臣子“习惯性”应和一声,尤其是小玄烨喊得最起劲!

    “于是,奴才奉旨再去朝鲜,并提取庆尚道观察使、东莱府使等朝鲜官员详细讯问。方知倭国与朝鲜素相和好,并无怨乱、兵伐之事。朝鲜国王前奏,实系欺罔巧诈之语。皇上圣明之至,据此于顺治七年五月再次下旨曰:由此观之,朝鲜其修城集兵、整顿器械之事,原与倭国无涉,专欲与朕为难也!尔既欺罔巧诈、负恩悖礼,朕惟备之而已。夫复何言?”巴哈纳说完,雄赳赳冲着皇上倒头拜拜,大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更是齐齐跪倒,山呼万岁。

    “哈哈!好,都起来吧!朕当年得以洞悉朝鲜阴谋,也是众位爱卿尽心办差的鼎力!哈哈!”福临很是满意。

    “皇上英明之至!”折库讷还意犹未尽再多喊一句,用来提示皇帝自己还没展开呢。

    “呵呵,折库讷,你继续讲。”福临很是善解人意。

    “嗻!皇上早在顺治七年就识破了朝鲜人的首鼠两端,并且警告他们我大清可是枕戈待旦,不怕他不臣之心。可他们居然执迷不悟。奴才今年五月自朝鲜返国,一路上所见所闻委实可证。但若说朝鲜私下结纳倭国意图不轨,奴才道听途说暂无实据,不可蒙蔽圣听。但朝鲜蕞尔小国,每次行使却携带大量银两前来贸易,银从何来?其中缘由奴才探查出了一二,特此禀报。”

    “讲。”

    “除了每年一次的‘朝鲜贺冬至、正朝、万寿三大节兼岁币使’随行三百余人外,朝鲜别使行成行日期、来朝次数均不定,但随行人等也多在三四十人。按照前明成例,朝鲜朝贡使团都携带‘八包’用以与我商民交易。八包者,前明时,朝鲜王庭明令使臣不得携带白银,而是给正官每人人参若干斤,装八包,其实就是他们的盘缠路费而已。但我朝以来,严禁买卖人参,朝鲜王廷遂将‘人参八包’改为‘银两八包’,以银包立法,且令使臣自备银。奴才留意打探之后才知道,朝鲜大行使每人来朝,携带银两多则三千两,少则二千两。故而,二千两银为一八包矣。”

    “哦?”福临明显是没有听说过此事,听得很认真,很投入。

    “若一朝鲜使团携带四十个‘八包’窠,则其总价达八万两银子以上。故而,如今朝鲜每个使团,包括皇历及无时赍咨官,均携带大量白银,动逾十万。于是,就连朝鲜人自己都说,他们一岁渡江之银,几至五、六十万之巨。”

    “哦,你是说,他们这些银两,难不成是倭国资助?”福临忍不住发问。如果是倭国资助朝鲜使团,那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会亲密到何种程度?!

    “皇上,据奴才所知,倭国倒也没有资助朝鲜。但,这笔巨银单凭他们自己民人物产,也是不能成行的。究其原因,乃是朝鲜大做天朝与倭国之中间行商,大抵的流程是:朝鲜商户大量收购本国土产人参,卖给在‘釜山’的倭国商人以换取银两。然后从朝鲜使团大小官员手中买得‘八包’贸易之权,并跟随使团赴我朝,沿途大量收购绸缎、白丝、日用杂品等物,再运回朝鲜,或转售倭人,或在本国买卖,可牟巨利。当然,除白银外,朝鲜规定也可以用土产货物代充包银,多为烟草、皮革、纸张、布匹、海产、药材、一应玩物等。”折库讷一口气说完。却也清楚明白。

    “釜山?”弘毅故意脱口而出。一脸好奇状。

    “贝勒爷,正是釜山。您知道?”折库讷十分惊讶小玄烨的重复。

    “玄烨,不可造次!”福临正要发问,却被儿子抢先。有些不悦。

    “皇阿玛赎罪。儿臣只是好奇。这朝鲜的地方,叫做‘斧山’的,难道是像斧子一样的山吗?”弘毅急忙找补回来。

    “呵呵。朝鲜鄙陋之地,其名自然不雅。”福临稍作安抚。

    “吾皇圣明,此釜山一名,的确是为‘釜状之山’意,乃是据其城后山的形状而得名。此城面海而设,前有海港,全名应为釜山港。”说此话的,却是和吴拜、折库讷一起奉旨赍敕朝鲜的兵部侍郎、觉罗科尔昆。

    “哦,朕知道了。你们用心办差,朕心甚慰。”福临冲着科尔坤点了点头,算作鼓励。

    可弘毅经此一提醒,突然有了一点小小的冲动,心思一转,接着继续“造次”发问:

    “可这釜山港为何会有倭人行商?”

    “贝勒爷有所不知。前明之时,釜山港即被朝鲜指定为开埠通商之口岸,并与倭国开展贸易,并允许倭人在此定居。万历壬辰年(1592年)朝鲜之役后,釜山被倭人侵占,遂有大量倭国商人蜂拥而至,战后就成为朝鲜与倭国通商之重镇,及至今日也是如此。”这次折库讷没再给别人机会,自己娓娓道来。

    “嗯,如此说来,朝鲜行商岂不是吃力扒外之辈?拿着朕给他们的丰厚回赐,竟然去和倭人贸易?”福临也没再给玄烨机会,终于说出了自己的不满。

    “皇上明察!这朝鲜实在不守人臣之道!顺治五年正月,皇上就勘定了丰厚的回赐之物。胡尚书,是不是如此?”礼部满尚书恩格德及时出马,巴结皇帝,却将最难的记忆力考题丢给了比较擅长此道的汉臣搭档。

    “正是!当年,朝廷遣学士额色黑等赍敕往谕朝鲜国王李倧,皇上敕曰:‘天朝所与使臣礼物,皆出自民间。诚恐扰费,先已减免。今复虑,仍烦百姓,再行酌减,定为条例:正使,银五百两、棉??二百疋、布二百疋、苎布六十疋、豹皮十张大、纸五十卷、小纸一百卷、水獭皮三十张、青黍皮十五张、花席二十张、鹿皮七、张顺刀二口、小刀十把、被褥一副、靴袜各一;双鞍马一匹、空马一匹。此外尽行停止。副使,银四百两,余如正使。一等人银一百两、棉??四十疋、布一百疋、小纸八十卷、被褥一副。二等人,银六十两、棉??二十六疋、布八十疋、小纸八二卷、被褥一副。三等人,银四十两、棉??二十疋、布五十疋、小纸六十卷、被褥一副。’以上各款,俱永为定例。”礼部汉尚书胡世安不负众望,一口气背诵下来,纹丝不差!

    “好,两位爱卿果真肱骨!礼部不辱使命!”福临急忙表扬鼓励,不等臣下迎奉,自己也来了兴致,脱口而出:

    “不仅如此,顺治六年正月,朕遣大学刚林等,传谕朝鲜国朝觐使臣曰:朝鲜一年一朝,原定阁臣一员、尚书一员、书状官一员,共三员代觐。今念尔国阁臣、尚书,垂白衰老者颇多,且道路遥远。此后或阁臣、尚书一员,侍郎一员,令其代觐。书状官仍旧。朕是不是仁至义尽了?”。

    “吾皇圣明仁慈!”福临得到的回应自然是众口一词。

    “皇上圣明!故而奴才以为,这今后的朝鲜行使,必须加以羁縻才好!”折库讷也是如愿以偿的样子,连声称颂。

    “嗯,恩格德,胡世安!”福临在群情亢奋中终于拿定了主意。

    “奴才(臣)在!”两人闻听急忙出班。

    “尔等礼部要记下此事,再行勘定会同馆开市和对朝鲜使团的各项优抚之策,并对违禁物品的禁令和检查再行严格。详加部议之后,速来报朕。”

    “奴才(臣)领旨!”

    “折库讷,你说的第二件事为何?”福临头脑很清楚,是一位合格的会议主持人。

    “谢皇上隆恩。奴才以为,这军需物品若要掌控详尽,单凭一部一院委实难办,单靠满臣汉臣同样乏力,不若不论满汉中外,唯举贤能而任用之。”第二件事了了数言,却委实比第一件事更加涉及要害!

    折库讷此言一出,福临先微微点头又稍稍摇头,汤若望、五汉臣均做矜持状,一帮满臣之中,图海倒还淡定,其他人可都是大摇其头,议论纷纷——你折库讷破坏了大清“首崇满洲”的国策你知道不?一股清算的暗流在满沉重涌动起来……

    可“满清”的小贝勒爷玄烨却突然睁大了眼睛,充满崇拜地望着这位顺治九年壬辰科满洲一甲二名进士、如今年不过二十七八,却已经是“内国史院学士充日讲官”的年轻满洲小伙,暗自赞颂道——行啊你,你是大清朝“族群生而平等论”的先行者呀!我,看好你!(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