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甲申天变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正文 当时的一些基本经济状况 关于崇祯内帑的网络资料 搜集的一些明末农村形势,可以不看 第一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 第二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 第三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 第四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 第五章 共同致富 第六章 乱世桃园 第七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 第八章 活财神 第九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 第十章 老办法也有效 第十一章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 第十二章 如此明目张胆 第十三章 木之本水之源(求票求收藏) 第十四章 早就想赌了(冲榜求票票) 第十五章 检验蝴蝶(今日第一更,求票) 第十六章 跟四叔好好干(今天还有更新) 第十七章加更一章,今天还有更新(求票) 第十八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四更) 第十九章 战场纪律(求票第一更) 第二十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今天还有更新) 第二十一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 第二十二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正式拉票) 第二十三章 狰容初露(俺又更新了) 第二十四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 第二十五章 他们说去死 第二十六章 干掉大B 第二十七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 第二十八章 我也想是真的 第二十九章 我想要你的权利 第三十章 大智如妖 第三十一章 神棍无牙 第三十二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 第三十三章 山寨版战略家 第三十四章 该咋过还咋过 第三十五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 第三十六章 钱都去哪了?(求票) 第三十七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三十八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 第三十九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 第四十章 什么叫做强呢? 第四十一章 天要塌了吗? 第四十二章 倒计时开始 第四十三章 最后的君王 第四十四章 托孤之重 第四十五章 我们是来发财的你们逃命去吧 第四十六章 小小逆流 第四十七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 第四十八章 咱们要回家 第四十九章 皇帝死了?真是大喜呀 第五十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 第五十一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 第五十二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 第五十三章 黄瓜如铁 第五十四章 抢劫之王被抢劫 第五十五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 第五十六章 他不是大善人 第五十七章 胜利大分配 第五十八章 乱象纷呈 第五十九章 大火无湿柴 第六十章 大忠臣呀我是 第六十一章 救命稻草 第六十二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 第六十三章 桃源末日 第六十四章 怎么狠怎么来 第六十五章 杀奴 第六十六章 血对血,牙对牙 第六十七章 该杀就杀 第六十八章 多情环哇多情环 第六十九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抢劫的 第七十章 最后的絮叨 第七十一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 第七十二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 第七十三章 从抢劫犯到绑匪 第七十四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 第七十五章 添油是不好的 第七十六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 第七十七章 真是久仰了 第七十八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 第七十九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 第八十章 道不同 第八十一章 怪叔叔和小萝莉的幕后故事 第八十二章 小号大号 第八十三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第八十四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 第八十五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 第八十六章 预备,放 第八十七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 第八十八章 补铁锅 第八十九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第九十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 第九十一章 不大破咋大立? 第九十二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 第九十三章 冬瓜蘸黑酱,杀器呀 第九十四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九十五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 第九十六章 我容易嘛我 第九十七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九十八章 忽悠,接着忽悠 第九十九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 第一百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 第一百零一章 你怎么在这里? 第一百零二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 第一百零三章 尧舜还是靖难?难说的很 第一百零四章 最后一块筹码 第一百零五章 左跑跑的凌波微步 第一百零六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 第一百零七章 最血腥的一天(上) 第一百零八章 血腥的一天(下) 第一百零九章 恐怖之烈 第一百一十章 拼图完成 第111章 露出来了 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 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 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 第115章 骡子不瞎 第116章 匹夫得逯 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 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 开个单章,读者请看 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 第120章 逆风扛大旗(求月票大章节) 第121章 破局首战(继续拉月票) 第122章 大幕拉开 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 第124章 为何而来?送死 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求月票) 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 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 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月票哇) 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上) 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中) 第131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下) 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 第133章 风潮第一波 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 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 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 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 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 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 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第141章乱起乱平看血光 第142章 里里外外 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 第144章 麻杆打狼 第145章 天那么大 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 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 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 第149章 大问题其实好解决 第150章 有名为七杀 第151章 桃色花边儿下流事 第152章 一缕发 三千血 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 第154章颓局大振 第155章 收保护费 第156章 又砸又补一大锅 第157章 人有两面各不相同 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 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 第160章 潸然泪下 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 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 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 第164章 识字了吧 第165章 暗流 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第167章 牛鬼蛇神蕴真莲 第168章 转变,都在转变 第169章 底牌 第170章 一击致命 第171章 趁热打铁 第172章 变数 第173章 金无足赤 第174章 当家作主 第175章 无意之间就撬动了 第176章 偷看底牌 第177章 直抒胸意 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 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 第180章 南北皇权 第181章 成长第一步 第182章 搬家 第183章 内部隐患 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 第185章 古今辉映 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 第187章 都谈利益 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 第189章 记的回来 第190章 定乾坤 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 第192章 无路可走 第193章 生死之间(1) 第194章 生死之间(2) 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 第196章 生死之间(3) 第197章 利益的选择 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 第199章 凶光毕露 第200章 先遣 第201章 渗透之前 第202章 第一张骨牌 第203章 渔翁之利 第204章 分分和和 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 第206章 闹学 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208章 凌驾其上 第209章 兵威促变 第210章 神仙保佑 第211章 门户大开 第212章 代价 第213章 没有君子 第214章 穷 第215章 连环炮 第216章 不如人意 第217章 战战和和 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 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 第220章 苦难尽头是苦难 第221章 大火末日 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223章 神魔同道 第224章 小买卖 第225章 并不美好 第226章 民风在变 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 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 第229章 大结局 新书《嫁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93章 生死之间(1)
《甲申天变》
作者:短头发
更新时间:2024-01-09 04:28:49
字数:2214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甲申天变 !

    来宁静的大佛堂中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宽敞~显不出空旷,男男女女各色人等站的到处都是。

    一个个剑拔弩张虎视眈眈的看着孝庄,赵启峰并没有如何威胁孝庄,连身上的武器也没有亮出来。

    这样的场合之下,若是连一个孤身的女人也控制不住,七杀营和锄奸团都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对于七杀营这样的赴死军能够进入慈宁宫,孝庄一点儿也不感觉到意外。以京城目前的状况和赴死军的渗透能力,早不知道有多少汉人做了赴死军的内应,就是宫里头肯定也会出现内鬼,孝庄绝对不会怀这一点。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赴死军扑空之后竟然没有离开,而是就地等候。

    到了这步田地,孝庄反而镇定了:“李四果然是好手段,竟然料到我会回来。能把大势运用到如此地步,败在他的手中也不枉了。想来李四是想活捉我的吧?”

    “我家大帅说你是个心气高的,若是一意寻死,也没有必要费心费力的硬要活捉。我等只要把你的尸体留下即可。”赵启峰随时都可以生擒孝庄,却不着急动手,更不大在乎孝庄是死是活:“我家大帅还有话要我转达给你。”

    “哦?李四还有话要转达给我?可是要谢谢我帮他除掉了多尔]?”面对虎视眈眈的众人,孝庄根本就没有想要逃走,当然她也走不了。反而是拉过一个垫子,大大方方地坐下:“若是李四讥我不识大局的话,你就不必说了,大局只是李四眼里地东西,我眼中所视之物与他不同,即便到了眼下的局面,他李四也未必就算是胜了。”

    “我家大帅说了,你能走的路子还有两条。其一就是死硬到底,是什么下场你自己清楚,至于你的儿子,我们赴死军会放他到长城之外,也会如你所想那般让福临成为科尔沁部地旗号,要不然我们赴死军还得找一个斩尽杀绝的理由。既然满蒙一体,就要满蒙同灭,然后我家大帅我自己扶立起一个蒙古傀儡……”

    既然能够想到太后的返回,就一定能够想到福临的提前远遁,若是赴死军有安排地话,拦截吴克善一千多的骑兵不是很大的问题。或许这也是李四故意这么安排,为进一步追杀进草原荡平蒙古各部做一个铺垫。

    蒙古各部是什么情况。孝庄比李四还要清楚。既然满洲内部都能分裂成这样样子。本就征战不断地蒙古更容易分裂。李四刻意地打一派拉一派。会有人抢破了脑袋做他地傀儡。

    如果是这样地话。就算赴死军不把小娃娃福临当一回子事情。蒙古内部也会放弃对福临地追杀和对科尔沁地围剿。

    “其二。若是你愿意和赴死军联手。我家大帅会放你们母子一条生路。甚至还会封王封侯。当然都做不得真。也就是不至于饿死而已。大帅说你是个聪明地女人。会明白这里头地意思。”说完了这么一番话。赵启峰看了看孝庄:“你选吧。”

    所谓地封王封侯也仅仅是说说而已。谁也不会当真。史书上地“违命候”还少了?国破之时屈膝而降。虽然可保一时不死。可哪一个不是下场凄惨?又有几个是真正能够存活下来地?

    何况孝庄从不把自己地生死看成是最重之事。只要儿子逃了出去。已经是心满意足。何况在福临身边还有一个绝对忠诚也绝对可靠之人护卫。孝庄已经放心了。

    “李四这个人真地是很有本事。可他终究是看错我了。我若是一心求个芶且偷安。又怎么会有今日?”孝庄拢拢了已很是散乱地头发。面上还带着微笑着:“李四想利用我做什么我心里清楚地很。若是以此相胁。未免也忒小看我了。我是那种贪生怕死之人?不必选择什么了。只是是不知能不能容我自尽?”

    “不容,你必须死于我赴死军之手。”赵启峰眼中锋芒一闪:“你可要想清楚了,若是后悔现在还来得及……”

    “我做地事情,从来也不会后悔,既然是输了就要输的起,你们动手吧。”孝庄挺身而立:“为什么你都认为我会后悔呢?你们和我……”

    说话间,孝庄挺直的身子微微一退,随之就是弯下腰身,也只不过是微微一个弯曲而已,旋即就又挺起胸膛。

    前胸上的刀子已经贯穿而过,直没入柄,殷红的鲜血浸染前襟,孝庄仿佛浑然未觉,眼神反而更加的清明透亮:“身死之前未曾受辱,带我谢谢李四的好意了。”

    “大帅嘱咐过的,你这样的人,要死的干干净净。游街示众为万人所辱,只会有更大的麻烦。”赵启峰把刀子一抽,带的孝庄身子前栽,下意识的扶住赵启峰:“你们捉不住福临的,捉不住的……”

    孝庄的声音越来越低,身子也软软滑倒下来,气息渐渐微弱几不可闻:“我不后悔……”

    包括赵启峰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孝庄会畏惧死亡。在这个时候为了活命,做赴死军的傀儡是个不错的选择。活捉孝庄,以他为傀儡解决和平定京城内部的满蒙残余,进而让京东一代的旗人投降,这是李四的算盘之一。

    但是这个女人和爱新觉罗的那帮子人完全不同,也不会为了顾全性命而不顾一切,甚至是把个人生死看的极轻,这一点,是李四想不透彻的。

    无论是大智大勇之辈还是大奸大恶之徒,从来就把个人性命看的重于一切,并不能说这就是怕死,而是要保存下一个希望,保存住再一次东山再起的可能。此种人或事,斑斑史书不胜枚举。

    孝庄心机深沉,敢于取舍,未必就比当世地风云人物逊色了。可绝对不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也谈不上是大奸大恶,因为她地心中所想和目中所见与别人不同。不管是民族的兴衰还是这三万里河山,就算再加上亿兆生灵,也没有福临更加重要……

    李四算准了孝庄逃不出去之后会回到慈宁宫,要强说是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本事,就有点儿胡说八道了。既然这个女人宁可让满洲分裂也要多尔衮除掉,就说明她把自己看的比江山更重要。这种人不大可能会硬冲硬拼,这个聪明地女人很有可能会投降免死,因为她知道她这个人对赴死军还有用处。

    李四只是算准了前半部分而已,后半部分却算的太差。孝庄回来不是为了保命投降,而是准备自尽的,因为除了她儿子之外,她不珍惜任何人的生命……

    也许这就是孝庄说言地“目中所视心中所想各有不同”吧。

    伴随着赴死军迅速扫荡城中残余的八旗战兵,外面的暴动已经全面蔓延,到处都是愤怒的人群,冲进一家又一家旗人户中,以各种手段宣泄着曾承

    欺压和凌辱。

    包衣这才想起来自己的血统,大喊着“我是汉人”,就被棍棒打地脑浆崩裂,然后百十双大脚踩踏而过……

    刚刚进程才不久的赴死军还没有心思理会这些。

    孝庄被斩,福临出偷,而且逃走的路线是西北的古北口,而不是预料中的东北延庆方向。大帅地西路军之拦截了东北方向,若是再不赶紧追赶,就真的让鞑子小皇帝逃走了。虽然这个娃娃皇帝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可终究是一个憾事,总是不够完美了。

    “庚字营和戌字营都追出去,路营官只带着马步营,就算追到了,也只能缠住吴克善……”吴克善手里还有一千好几地蒙古轻骑,虽然比不得蒙八旗的悍勇,可迅捷如飞地轻骑兵依旧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而路丙寅地马步营在冀州刚刚吃了大亏,减员不少,真要厮杀起来,不大可能招架的住。

    当然以老路的经验,不大可能会和优势的敌人硬拼死扛,只要缠住吴克善就行,后面的主力会赶上去的。

    至于鳌拜率领的两千多八旗京卫,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大帅亲自在那边坐镇,两大先锋营严阵以待,就是再有三五个鳌拜也插翅难飞。

    最为破京的方面最高指挥,最让程子栋头疼的还是已经不是军事问题,而是城中数以万计的旗人和包衣。虽然这些人早就开始撤离京师,可还是存留下来相当数量。如何处置这些人,程子栋有点儿犯难。

    鸡犬不留这四个字在很大意义上是威吓的言语,真要说屠杀数万手无寸铁的鞑子,自己个儿的心里头还真有点儿那啥。

    程子栋是程子栋,绝对不是鲁识字,就是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如鲁识字那样救这些人。

    鞑子本就该死,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死绝了才好,这才程子栋的真实想法。不过现在已经是方面指挥了,就是要做这种屠杀平民的勾当,也会做的比较隐蔽。

    在如何对待相当数量的旗人这个问题,大帅没有很明确的交代。但是程子栋本人根本就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旗人,想来大帅也是同样的想法吧,所以在这种事情有很多手法可以操作,而程子栋采用的就是比较隐晦的那种。

    赴死军并不是很着急清缴无路可走的残余清军,甚至是故意放缓了进攻的速度。若是那些旗人真的妄图抵抗而加入了八旗战兵,那就简单多了。无论怎么杀不管杀多少,都不是屠杀,这是战斗嘛。只要参与到了战场上,就是军事力量,和屠杀无关。

    当然绝大部分旗人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很多旗人就是躲在自己家里,哆哆嗦嗦的祈祷上苍能够避开这次劫难。

    对于这些没有参与进战斗当中的旗人,程子栋的做法简直就是天衣无缝无隙可击——按兵不动。

    按照常理,占领城镇之后,肯定要扫清动乱迅速稳定局势。但是程子栋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大部分赴死军的军事力量调整到休整状态——现在城里这么“乱”,根本就“没有”闲工夫搭理那些民间地事情,等把残敌清扫干净之后,再安定局面也“不算晚”。

    要是说现在的民间还不算乱地话,纯粹就是睁眼说瞎话了。数以十万计的汉人走上街头,手持简陋的武器打砸异族的店铺宅院,燃起一处处大火,把一个又一个走投无路地旗人以暴戾的手段杀死。这要是还不算乱的话,天下可就真是太平无事了。

    街上正在打砸烧杀的人流,时不时地就会碰到成群结队的赴死军。那些被追的无路可走的旗人们再不把赴死军看成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向着赴死军的队伍里面跑。

    被赴死军抓起来,还不至于立刻就被杀死,要是被这些愤怒的人们追上了,立刻就会被撕扯成碎片,这笔账还能算不清楚?

    可赴死军地态度实在古怪,既没有抓捕这些被血光吓的发疯的旗人,也没有阻止因为愤怒而丧失理智的人群。仿佛根本就没有见到光天化日之下的暴力一般,对于眼前地一切都是视若无睹……

    报复以前的敌人,怎么说也不算是过分,可在正规军的眼皮子底下这么干,就又是一码子事情了。开始地时候,大伙儿还是有点害怕,害怕赴死军会出面阻止,可经历几次之后,立刻就明白了赴死军的意思。

    闹起这么大地动静,赴死军还能看不见?既然没有出手来管,那意思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不愧是怎么贴心的军队,哈哈。”

    “赴死军就是咱们汉人地子弟兵,杀鞑子的事情早就开始做了,今天也该让弟兄们休息一下,看看咱们爷们儿的吧……”

    “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最是天公地道的事情。欠下那么多血债还能不还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儿?”

    赴死军的态度还真是古怪,既没有阻止发生在眼前的一切,也没有纵容,就是视若无睹的不管不问。其实大伙儿心里都跟明镜儿一样,这就是默许了。

    赴死军确实是没有出手参与对旗人的屠杀,程子栋敢拍着胸脯子保证这一点。可事实上要是赴死军不出手阻止的话,用不了三五日,京城的鞑子就真的是鸡犬不留。

    鞑子欠下那么多血泪债,赴死军不大张旗鼓的和他们清算就已经是够便宜的了,还想着得到赴死军的保护,除非是日从西出。欠下多少债下边的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儿账,至于怎么还、还多少等等诸如这般的问题,赴死军不参与……

    在京城中的“战斗”如火如荼之时,西路军和鳌拜也正式开战。

    自从出了昌平之后,鳌拜就不停的催促,押着队伍匆忙赶路。现在的局势这么烂,天知道赴死军什么时候就会追击上来。这队伍看着是有好几千人,可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也就两千多战兵,其余多是民夫和车队,押解着大清国搜刮来的财富,还有印玺、封册、冠冕、图册等物。

    这样的队伍不可能走的很快,但是鳌拜真是着急了,不要命的狠催,就是累死也不能休息。要是后头的赴死军赶上来,大伙儿都没个跑儿。走就知道有一路赴死军切到了宣化斧的地面上,要是不能赶着点儿紧,就是被围堵的局面。

    到达居庸关的时候,无论怎么恳求,鳌拜就是不同意在这里休整,继续赶路。

    走了这么远的路程,又带着这么多东西,还能不累?人力马力都消耗很大。可鳌拜不管这些,连在居庸关过夜的建议都用鞭子抽了回来,连夜北进。

    出了居庸关之后,鳌拜并没有按照既定安排直奔怀来,而是取道往北,奔永宁而来。

    鳌拜经历过的阵仗也不算少了,

    道赴死军的具体方位,可直觉上还是尽可能的远离点儿远道多走几天不算是个什么,要是一脑袋扎进赴死军的口袋,可就冤了。

    想不到的是,已经改道的鳌拜仍然扎进了赴死军的口袋。

    “贼女人,原来是让老子送死的……”按照孝庄所言,怀来还在清军手中,已经改道的鳌拜根本就没有遇到赴死军的可能。除非是赴死军长了翅膀,否则不可能在这一带出现。

    可眼巴前儿忽然就杀出来地不是赴死军是什么?鳌拜也算是百战宿将了,赴死军的那种杀气和勇悍不必战斗也能看地出来。

    这说了什么?说明皇太后根本就是让这些人来送死,好拖住赴死军,为其他方向争取逃脱的时间和机会。

    鳌拜自认因为算是孝庄很忠心的了,可还是被如此对待,心里的愤愤和不平肯定少不了。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是正月十五贴门神——太晚了,只有死命地冲击一回,要是能冲过去最好,实在冲不过去,就只能调头回去。

    无论后面的局面多么凶险,总没有眼前凶险的吧?只要进了居庸关,再缓图其他吧。

    这第一仗是让丁乙赶上了。

    丁乙这人勇则勇矣,却少了点儿变通,能够不打折扣的执行大帅地命令,却不能应对多变是局面。所以李四特意把老油条孔有德和弓兵营给丁乙配备上了。

    “给大帅报信儿,就说老鼠让咱们给堵住了。”丁乙嘿嘿笑着:“老孔,真有你的,鞑子还真是想走这条路。”

    孔有德说鞑子会走这条路,也只是一种猜想而已,却不敢断定。其实也用什么神鬼莫测的本事,只要把自己放在敌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走这条路的可能要大一点儿而已。

    因为孔有德的表现不错,在赴死军中地地位在逐渐上升,起码在很多人眼中,孔有德以前那个满清恭顺王的身份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现在他就是赴死军中的一员。

    出谋划策谨小慎微,冲杀勇猛体恤士卒,孔有德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适应着新地身份,有时候甚至表现的很过火,可能是太急于取得大家认同的缘故吧。

    不过他地表现还是取得了很多人的认同,现在大部分营官都称呼其为老孔,视为亲密伙伴,其实这也是孔有德应得地。

    “早就派人给大帅送信儿去了。”不过孔有德还是不敢表现的太过抢眼:“我也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都是蒙地……”

    “你就装吧,装什么没有过门儿的?”丁乙开了个粗俗的玩笑:“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要是自己都不敢认,可就忒不爷们儿了。”

    孔有德一笑,也不分辨:“鞑子人多,咱们两个营还要小心才好。”

    “他们多怕啥?多少鞑子咱们没有见过?再者说了,你看看鞑子有几个能打的?”丁乙满不在乎的说道:“弓兵营加丁字营,还吃不下这么点儿鞑子?笑话。”

    鳌拜手中人员不少,可真能拿的出去的也就是两千多一点儿的战兵。就这么点战斗力也是多是临时拼凑的旗丁,手中能战的八旗老兵都被索尼抽调了出去,消耗在城防大战当中。要是碰上赴死军的主力,现在的这点儿兵力根本就不够人家塞牙缝儿的,这也是鳌拜极力绕道的根本原因。

    孔有德的弓兵营,是赴死军中建置最大的单位,组建的时候就是为地支十二应提供压制力量和远程支援能力。光是这点儿兵力,就超过了鳌拜手上的总兵力。再加上一个先锋营,足够击败鳌拜的了。

    半个多时辰之后,鳌拜就已经看出来了,根本就冲不破赴死军的防线。

    而赴死军始终没有发起攻击,至少拦住去路。要是赴死军反击的话,估计早就败退下来了,这些受过训练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根本就无法和赴死军的精锐相提并论。

    对方的箭雨实在是太密了,实在无法冲过去。尤其是手上缺少足够的压制力量,稀稀拉拉的弓箭根本就无法抗衡赴死军的弓兵。

    “冲,冲过去每人赏银百两,现兑现。”鳌拜把悬红挂了出来,再次给部下打气儿鼓劲儿:“敌人的力量也不强大,要不然早就杀过来了。他们只守不攻,就是在等候援兵。只有咱们先杀过去冲出去才有希望,要是他们的主力来了,大家伙儿一块儿完蛋……”

    或许是鳌拜的话语真的起了作用,更或许是惧怕赴死军的不依不饶,这一回还真是有了七八分样子,把辫子一盘,牙齿一咬,劈手脱个赤膊精光,再次冲锋。

    反正急于赶路地是鳌拜,时间在赴死军这边,所以并不着急反攻,就这么用弓箭拖住敌人。尽可能的多杀几个,要是能等到大帅地增援力量上来,岂不是比两个营硬拼要强的多?

    若是鞑子真要拿架势死拼,再猛烈反击也不算晚,反正赴死军这边人多,而且战斗力也足,不怕鞑子弄狠的。

    “鞑子上来了。”丁乙习惯性的摸了摸身边地叉子,似乎还想着蹿上去杀敌,可想想现在已经营官了,那种霹雳火把压不住阵势的脾气确实该改,所以又把叉子放了下去。

    尽管鞑子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量,可兵力上就占了劣势,战斗力又不是上乘,所以战斗进行的也没有悬念。

    呐喊厮杀之声不小,可打地实在算不上激烈,就连丁乙也因为看不到什么出彩之处而感觉索然无味。

    片刻之后,大帅亲自带着丙字营过来增援。

    从鳌拜出了居庸关改道之后,李四就已经知道了消息,立刻就带着丙字营和两个地支营过来增援。和大帅一起赶到的就路涧和他的丙字营,那俩地支营还要稍微靠后一点儿才能到。

    一听说大帅亲临,丁乙一蹿就起来了。

    摆开这么大的阵仗,就为了一个小小的鳌拜,实在有点巨锤砸蚊的意思,真要打地话,丁乙自己也就够了。

    可现在比不得以前,大帅已经无数次的教导说:能少一点儿损失就少一点儿损失……

    赴死军这边的援兵一过来,清军立刻就没有了再此强攻的勇气,呼啦抄就退了回来。都这样了还怎么打?再打就是送死。

    眼前的局势,也只有先退回居庸关,就是困守险关,也比眼下地局面要强的多。

    押解的财物也顾不上了,那些个民夫挑夫骡马车辆也不管了,要不是鳌拜还弹压着,都能崩溃地四散而逃。

    “稳住,稳住,敢乱跑的立刻砍了。”鳌拜极力约束队伍,收拢住这些惶惶地残兵。

    可不敢让队伍散了,要不然连居庸关都回不去。

    不管怎么样,鳌拜这个人的作用还是发挥了出来,面对强

    败不乱。

    可这种情况也不可能维持多么一会儿,因为赴死军中两个先锋营忽然一齐杀出……

    作为赴死军叉子两个最为锋锐地先锋,丙丁两营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在兵力上占据压倒优势的情况下,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在鳌拜收拢下紧紧缩成一团的队伍不时被咬下来一块,可所有人都在坚持着。这个时候可不是松懈的时候,要是不能退到居庸关,都得死在这里。

    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之下,清军的死伤已经达到半数,依然以不可想象的毅力死死支撑着。

    伤亡过半而不崩溃,绝对就是铁军了。

    这不是铁军,而是无路可走之军,不得不这么死挺住而已。

    距离居庸关之有二十里的时候,派去联络的探马终于回来,带回来的消息立刻就让所有人绝望:“居庸关守将拒不开城,关内已有骚乱。”

    完了。

    居庸关内部的满汉守军已经在自相残杀了,因为满洲士兵的比例不大,所以鳌拜知道内讧的结果。

    “杀,满洲的勇士们,随我杀!”知道已经无路可退的鳌拜反而振奋起来,抄起把大刀就冲在前面……

    看敌人忽然再次杀了回来,李四已经想到了是怎么回子事情:居庸关那边渗透进去的人马起了作用,举义了。

    战斗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就算是鳌拜的困兽之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不值一提。

    李四所要做的只剩下等待,等待战斗的最后结束,然后清点战果。

    这一战可以算是完美收功了吧?光复北都,清缴鞑子的所有力量,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和资本。虽然在京东和山东的中北部还有相当数量的辫子兵,可已经成比了什么气候。再造大明朝河山这种说起来遥之又遥的事情,已经到了伸手就能抓住的眼前。

    唯一让李四有点担心的还是吴三桂这条老狐狸。

    吴三桂和张献忠夹击豪格的战斗进行的十分顺利,可忽然之间如风箱中老鼠一般地豪格就和吴三桂联合起来,转而合力攻打张献忠。

    吴三桂当然不会承认是和豪格联合了,现在和鞑子和谈就是触了天下人的逆鳞,用吴三桂地话来说,是把豪格“收编”了。

    对于吴三桂的反复无常,李四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别说是忽然攻打盟友张献忠,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他吴三桂忽然对李四动刀子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吴三桂是什么人李四最清楚了,这种人讲不得什么仁义道德,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而吴三桂只为他自己利益着想地本性也注定了这中局面的形成。而赴死军在北直隶的顺利进展就是这种局面的催化剂。

    正是因为赴死军这边进展地太过顺利,拿下京城也如探囊取物。才让豪格彻底放弃幻想。深陷重围之中的豪格不可能再有机会出来,所有的外援都已断绝,在这种情况下,投降吴三桂已是一种必然。至于吴三桂用怎么样的借口“收编”豪格,又用什么做幌子攻打张献忠,把为他自己摄取利益和地盘儿的举动说成是为国为民,也不过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这种欲裂土自封称孤道寡的先兆,已经显露出来,而这是李四所不能容忍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甚至就是在不长的时间之内,赴死军和吴三桂之间肯定会有一战。

    吴三桂这么心急火燎的做派,未尝就不是对赴死军的一种提防,同样是想着尽可能地扩充实力,以防备赴死军的进取。

    好在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只要先把京城地这一摊子稳定下来,把鞑子的势力连根拔起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战斗已经进入了尾声,只有星散地敌人还在负隅顽抗。对于这种血腥的战斗,李四是越来越麻木了。一个个活生生地战士和一个个追随这的将官,仿佛就是一枚棋子,应该在何处使用,应该如何使用,想的最多就是利害得失,算的最精的就是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在刀把村的时候,还认认真真的想要融入这个时代,可一直都没有成功过。到了现在,反而不那么想了,不是融入时代,而是改变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是一个棋子。

    个人情感已经越来越少了。

    就连李四也很惊讶于这样的改变,甚至为这种改变而忐忑不已。可随着局势的进展,也麻木了。作为一个改变时代的人,个人的情感实在是一个很奢侈也很无聊的东西。作为这个民族的守户恶犬,需要的是尖牙利爪,是悍不畏死,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就在不久之前才知道京城里头的消息,京城已尽在掌握之中,孝庄已经格杀。

    孝庄死了?为什么没有投降?这个女人……很奇怪,和爱新觉罗家的那一大帮子有点不一样。

    死了也就死了吧,反正傀儡有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争抢着要做呢。

    李四甚至不明白孝庄为什么一意寻死,不过明白不明白已经重要了,李四在乎的结局。

    正是因为得到了京城里头的消息,李四才火急火燎的赶到了西路的这个侧翼上,因为福临那个小娃娃跑了,应该就是这边儿。

    故意放福临回到北方,可以作为进攻蒙古各部的借口,这种话也就随口说说罢了,怎么可能是真的?真要是想进攻的话,随时随地都有千百条理由。

    “今天天气不错。”“明天要过初一了。”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继续北伐的理由,只要实力足够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理由。何必定要利用福临做为借口?

    尤其是现在,孝庄已经死了,福临的作用就更加微妙起来。

    两辽还在济尔哈郎等老派满洲勋贵手中,虽然福临对他们没有作用,可不代表对下层的满洲人没有作用。最眼前的就是京东和山东的八旗力量,若是能够用福临来瓦解分化,岂不是比赴死军硬拼硬打要强的多?

    所以李四早就交代了下去,若是发现鞑子的队伍中有貌似福临的小孩子,一定要活捉。

    眼看这战斗已经结束,终于有了消息:“大帅,鞑子队伍中根本就没有孩子。”

    “没有?”

    孔有德说道:“适才审问了几个鞑子,都说鞑子皇帝没有随行,应该不是做伪。”

    这里没有福临,而京城已经拿下,福临更呆不住……

    李四忽然大叫:“火速进居庸关,全体轻装连夜北上……”

    路涧也纳着闷儿呢:“四叔,这么火急火燎的,要去哪里?”

    “回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