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甲申天变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正文 当时的一些基本经济状况 关于崇祯内帑的网络资料 搜集的一些明末农村形势,可以不看 第一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 第二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 第三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 第四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 第五章 共同致富 第六章 乱世桃园 第七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 第八章 活财神 第九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 第十章 老办法也有效 第十一章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 第十二章 如此明目张胆 第十三章 木之本水之源(求票求收藏) 第十四章 早就想赌了(冲榜求票票) 第十五章 检验蝴蝶(今日第一更,求票) 第十六章 跟四叔好好干(今天还有更新) 第十七章加更一章,今天还有更新(求票) 第十八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四更) 第十九章 战场纪律(求票第一更) 第二十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今天还有更新) 第二十一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 第二十二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正式拉票) 第二十三章 狰容初露(俺又更新了) 第二十四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 第二十五章 他们说去死 第二十六章 干掉大B 第二十七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 第二十八章 我也想是真的 第二十九章 我想要你的权利 第三十章 大智如妖 第三十一章 神棍无牙 第三十二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 第三十三章 山寨版战略家 第三十四章 该咋过还咋过 第三十五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 第三十六章 钱都去哪了?(求票) 第三十七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三十八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 第三十九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 第四十章 什么叫做强呢? 第四十一章 天要塌了吗? 第四十二章 倒计时开始 第四十三章 最后的君王 第四十四章 托孤之重 第四十五章 我们是来发财的你们逃命去吧 第四十六章 小小逆流 第四十七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 第四十八章 咱们要回家 第四十九章 皇帝死了?真是大喜呀 第五十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 第五十一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 第五十二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 第五十三章 黄瓜如铁 第五十四章 抢劫之王被抢劫 第五十五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 第五十六章 他不是大善人 第五十七章 胜利大分配 第五十八章 乱象纷呈 第五十九章 大火无湿柴 第六十章 大忠臣呀我是 第六十一章 救命稻草 第六十二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 第六十三章 桃源末日 第六十四章 怎么狠怎么来 第六十五章 杀奴 第六十六章 血对血,牙对牙 第六十七章 该杀就杀 第六十八章 多情环哇多情环 第六十九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抢劫的 第七十章 最后的絮叨 第七十一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 第七十二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 第七十三章 从抢劫犯到绑匪 第七十四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 第七十五章 添油是不好的 第七十六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 第七十七章 真是久仰了 第七十八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 第七十九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 第八十章 道不同 第八十一章 怪叔叔和小萝莉的幕后故事 第八十二章 小号大号 第八十三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第八十四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 第八十五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 第八十六章 预备,放 第八十七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 第八十八章 补铁锅 第八十九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第九十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 第九十一章 不大破咋大立? 第九十二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 第九十三章 冬瓜蘸黑酱,杀器呀 第九十四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九十五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 第九十六章 我容易嘛我 第九十七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九十八章 忽悠,接着忽悠 第九十九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 第一百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 第一百零一章 你怎么在这里? 第一百零二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 第一百零三章 尧舜还是靖难?难说的很 第一百零四章 最后一块筹码 第一百零五章 左跑跑的凌波微步 第一百零六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 第一百零七章 最血腥的一天(上) 第一百零八章 血腥的一天(下) 第一百零九章 恐怖之烈 第一百一十章 拼图完成 第111章 露出来了 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 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 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 第115章 骡子不瞎 第116章 匹夫得逯 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 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 开个单章,读者请看 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 第120章 逆风扛大旗(求月票大章节) 第121章 破局首战(继续拉月票) 第122章 大幕拉开 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 第124章 为何而来?送死 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求月票) 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 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 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月票哇) 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上) 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中) 第131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下) 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 第133章 风潮第一波 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 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 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 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 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 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 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第141章乱起乱平看血光 第142章 里里外外 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 第144章 麻杆打狼 第145章 天那么大 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 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 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 第149章 大问题其实好解决 第150章 有名为七杀 第151章 桃色花边儿下流事 第152章 一缕发 三千血 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 第154章颓局大振 第155章 收保护费 第156章 又砸又补一大锅 第157章 人有两面各不相同 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 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 第160章 潸然泪下 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 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 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 第164章 识字了吧 第165章 暗流 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第167章 牛鬼蛇神蕴真莲 第168章 转变,都在转变 第169章 底牌 第170章 一击致命 第171章 趁热打铁 第172章 变数 第173章 金无足赤 第174章 当家作主 第175章 无意之间就撬动了 第176章 偷看底牌 第177章 直抒胸意 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 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 第180章 南北皇权 第181章 成长第一步 第182章 搬家 第183章 内部隐患 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 第185章 古今辉映 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 第187章 都谈利益 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 第189章 记的回来 第190章 定乾坤 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 第192章 无路可走 第193章 生死之间(1) 第194章 生死之间(2) 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 第196章 生死之间(3) 第197章 利益的选择 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 第199章 凶光毕露 第200章 先遣 第201章 渗透之前 第202章 第一张骨牌 第203章 渔翁之利 第204章 分分和和 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 第206章 闹学 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208章 凌驾其上 第209章 兵威促变 第210章 神仙保佑 第211章 门户大开 第212章 代价 第213章 没有君子 第214章 穷 第215章 连环炮 第216章 不如人意 第217章 战战和和 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 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 第220章 苦难尽头是苦难 第221章 大火末日 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223章 神魔同道 第224章 小买卖 第225章 并不美好 第226章 民风在变 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 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 第229章 大结局 新书《嫁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92章 无路可走
《甲申天变》
作者:短头发
更新时间:2024-01-09 04:28:48
字数:2299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甲申天变 !

    已过午,这个季节的阳光还算不上是多么炎热,可再不住大的衣裳了。

    身在禁宫中的孝庄虽是一身盛装,却感觉不到炎热,尤其是从内而外的凉意,几乎会产生这就是万木枯零的深秋的错觉。尤其是昨晚这一切之后,无力感觉顿时袭来,仿佛背着沉重的包袱行了千里之遥的那种疲惫。

    “城中汉人暴动,在赴死军的指引之下正往内城而来。”

    当大清国的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不过是付之一笑,也仅仅就是一笑而已。城中汉人和旗人之间的矛盾早就尖锐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是再正常不过,不算什么预料之外的事情。要真是有赴死军的精锐作为内应的话,搅动起这么大的风潮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内城找旗人的麻烦,而是要火急火燎的往外城方向移动,以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放赴死军主力进来。既然暴民都往里走了,那就足以说明不是什么赴死军,而是汉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报复而已。

    局面已经到了今日这步田地,城中的旗人死多少根本就不是皇太后在乎的事情,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暴乱必然引起莫大血腥,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将永远也不能化解。这样的话,无论是赴死军还是两辽的老派满洲势力,都会把对方视为最大的生死之敌,为了尽快把对方彻底消灭,都不会有机会喘息。对于即将远遁蒙古地皇太后来说,+蚌相争隔岸观火,两方势力撕咬的越厉害对她的好处也就越大。

    这种缺乏明确行动目的没有统一指挥地行动,就是闹的再大,也注定成不了什么气候。除了对于这些暴民的进展速度多少还有一点儿顾忌之外,孝庄甚至都没有在意这么大的事情。

    暴民已经不仅是在蔓延了,已经成了燎原之势,四下都在暴动都在打砸烧杀……

    孝庄甚至已经看到了那些汉人被仇恨烧红了眼珠子的狰狞模样,甚至已经看到了内能的滔天血色,可这些都不过是一种“势”地表现而已。对于“势”的运用,孝庄也是一把好手了,要不然这个身单力薄的女人也会走到今日。

    “赴死军杀进皇城了。”

    御前侍卫面无人色。惊慌失措地前来禀报。

    孝庄却是微微一笑:“知道了。”

    这一回应该是真正地赴死军了吧。孝庄甚至能够肯定杀进皇城之中地就是赴死军中地七杀营或者锄奸团。很有可能就是七杀营和锄奸团联手而为。

    对于赴死军这个强劲地敌人。孝庄早就深有研究。先在敌人腹心之中预伏下奇兵。然后里应外合。这已经是赴死军地经典战法。在这种干系到赴死军未来地大战中。没有理由不使用。

    赴死军一旦准备在京城来个内部开花。绝对是提早就在安排布置。让人防不胜防。虽然很对人都料到了赴死军会用这个战术。但是绝大多数人都错误估计了七杀营这种特战部队地目标。

    京城和别处地不同之处就在于这里是精神和政治地双重中枢。这个政治上地影响和心理上地威慑远远大于战略意义。从根本上来说。打进皇宫一举摧毁大清国地中枢。擒拿清廷重要人物这才是最大地战略意义之所在。

    若是能够完成这个目标,比打开京城地城门要重要的多。

    孝庄要是连这一点儿也看不到地话,她也绝对走到今天的这一步了。

    孝庄早就料到赴死军会使用这个招数,同时知道她本人和儿子福临才是七杀营的战略目标,也早就做了准备,听说赴死军杀进皇城之后,还真是一点儿都不惊慌。

    若是七杀营和锄奸团一直都不露面儿的话,孝庄才会感觉到威胁。

    就像国手对局一样,真正的致命一击是让人能够感觉到却看不到招数,既然已经显露出来,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反而是一种看清对手招数之后的轻松。

    赴死军也就只有这点儿招数了吧。

    孝庄微微一笑,心道:我还说赴死军中的李四是何等的料事如神,原来也不过如此。无论何等精妙的招数,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终究算不得什么。

    宫中御马监(管马的这个单位属于清廷内务的四监十二司,到底是叫御马监还是御马司资料很混乱,欢迎考据——作者按)中早就预备好了,两百蒙古轻骑和一百多早就挑选好的内廷侍卫,都是绝对忠诚可靠,随时都可以使用。

    到了这个时候,孝庄反而轻松了,反正七杀营还在皇城,距离宫城还有老大的距离。无论这名动天下的决死之士如何神速,绝对不可能在瞬息之间到来。

    既然所有的安排布置都已经浮出水面,孝庄反而是真的气定神闲了,命人把宫里值钱的物件儿收集起来,装车出城。

    感觉时候也差不多了,孝庄心情好了许多。

    反正这个京城已不可守,就是失去也在意料之中,孝庄命人在慈宁宫的粉壁墙上书写一行斗大的墨字:

    “割喉掏心,大清代明之诀也,君欲再乎?”

    看了看墨迹淋漓的大字,孝庄特意让人再填上落款:大清国皇太后留字赴死军李者。

    当年满洲人直取北京,用的就是掏心斩首战术,这可是大清国玩儿剩下的,你赴死军还对大清国的皇太后弄这一套,简直就是雷门布鼓孔府卖文。赴死军中的七杀决死兵一定会来这里,也一定会看到墙壁上的留字。

    “走吧。”

    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地了,孝庄想着费尽心机的七杀营扑空之后的表情,忽然就开心了许多,仿佛回到了十几岁的少年时代……

    片刻之后,几百轻骑打马而去,只留下空荡荡地慈宁宫和四下胡乱奔走的宫人。

    按照赵启峰的战术,本来是准备以强硬的奇袭作为突破,一举杀入皇宫的。但是关二爷通过韩小旗的关系避免了这种生硬地战法,从水门顺利进入皇城。

    即便是穿了清廷宫人的服色,这些人也不可能欺瞒太久,很快就被宫人识破。本就慌乱已极的宫人陡然见到敌人杀到了皇城之中,立刻就炸了营……

    赵启峰地核心目标就是乾清宫的福临和慈宁宫的孝庄,也不大和这些宫人为难。只要他们不挡路的话,也就不加追杀,不顾一切地飞扑进宫城之内。

    宫城中的侍卫和宫人有很多都是从关外带过来的,对于这个清廷还是有一点儿血诚之心的,也不象外围皇城的那些宫人,一见到七杀营立刻就吓的尿裤子或者作鸟兽散,甚至还组织了几起像样地抵抗。

    因为七杀营和锄奸团的勇悍,再加上精心地准备和铁黄瓜的威力,关键还是大环境地压迫,让赵启峰等人终于突破重重阻力,一路杀了进来。

    杀入鞑

    宫之中,这是何等地威风,又是何等的荣耀,此等~流传千年。

    稍微一审,就知道满洲的娃娃皇帝早就跑了,只剩下慈宁宫的皇太后。赵启峰立刻就调头杀奔过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折损了十好几个弟兄,终于来到慈宁宫大佛堂。

    但是这里已经空空如也,除了因为贪心还在搜刮宫中财物的宫人之外,那个大清国的皇太后早已不知去向。

    就是审问这些宫人,这些低级的奴才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根本就不知道皇太后去了哪里。

    从蛛丝马迹上来看,这个皇太后很有可能是已经起码逃窜而去,又捉了几个侍卫,三木之下,果然如此。

    皇太后也跑了,而且是在蒙古轻骑兵的护卫之下跑的,已经逃走了有一阵子。

    如此精心的准备,如此周密的安排,动用的人力物力无算,居然落空,怎么说都让大家沮丧的很。尤其是宫墙上的留字,简直就是对七杀营和锄奸团最大的羞辱。

    在这些精锐里头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包括他赵启峰在内,简单的字儿还能认几个,要说这种文绉绉的句子,还真是读不下来。

    可跟随着行动的女子多是从山东来的,圣贤后裔,一个蒙古女子学了几年汉学的句子,如何能够看不明白?

    解释之后,大伙儿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让这个鞑子的皇太后给羞辱了,而且是一记脆生生的耳光就直接抽在脸上。

    大伙儿简直要气炸了,甚至有人拿着兵刃就在字迹上乱划乱刺:“贼女人,如此羞辱爷爷,抓住了叫你好看。”

    也只能作为一句解气的话儿说说罢了,人家是骑兵,早就跑了,还怎么追的上?

    就连关二爷这样豁达的汉子,也失落的不行,高高的心气儿顿时就泄了,就好像是错过了什么精彩的大戏一般。

    连妻子儿子都交代好了,本指望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谁成想竟然是这个样子……

    看着墙壁上的自己,斩首行动的总指挥,七杀营现任营官赵启峰,却没有叫骂更是没有沮丧,面色十分古怪,喉咙了发出咕咕的好几下奇怪声响,好像是见到了天下间最不可思议之事一般,终于缓缓跪倒……

    “赵营官,你这是怎么了?”

    众人大为惊奇,赶紧过来看个分明。

    在这种场合下,无论是气的撞墙还是一跳三尺高的大骂,都是赵启峰的正常反应,毕竟这次斩首计划预谋了这么久却落了个空,实在让人气不过。可他赵启峰突然就跪下了,这算怎么个意思?

    赵启峰梆梆梆就磕了三个脆的,嘴里还喃喃的念叨着:“大帅真是活神仙,这一回我是真的服气了,心服口服。”

    旁人还纳着闷儿呢,这是唱的哪一出哇?

    “赵营官,你……你这是怎么了?”一素衣女子问道。

    “我没事儿。”

    “那咱们营官怎么做,追是肯定追不上地,是不是再杀出去……”

    赵启峰蹿起身子,忽然就是哈哈大笑起来:“狗屁的太后,自以为是神机妙算,真他娘就是个狗屁,狗屁也不如,哈哈,大帅说的对,这样的女人最多是在势力夹缝中找找平衡而已,真要是说大局,和咱们大帅就没地比。”

    谁也不明白赵启峰是在说什么,这个七杀营的营官一直在笑,笑的肚子都疼了,看到众人惊奇的目光,好不容易才忍住笑:“咱们哪儿不去,就在这慈宁宫里等。”

    “等什么?”这里之后四下乱窜的宫女和太监,有什么好等的?

    “等鞑子地太后回来给咱们捉,她会送上门儿来的,哈哈。”

    “这……”孝庄好不容易才跑了出去,对于她来说,这皇宫已经是天下最危险的地方,怎么可能会回来?

    赵启峰终于道破天机:“诸位兄弟姊妹你们还不知道,我临来地时候,大帅就千万嘱咐,说这个太后不是个简单人物,要是咱们在大军强攻的时候展开奇袭,很可能会扑空。当时我就在想,咱们七杀营和锄奸团联合起来,预谋几个月之久,就是凌霄宝殿也能杀平了的,怎么会扑空?现在一看果然如此,哈哈,大帅早就料到了今日之事。”

    “大帅嘱咐我,若是在慈宁宫扑空,一定不要走开,就在原地等候,鞑子太后一定会回来的。”

    这次行动会扑空,本就是大伙儿地意料之外了。更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的李四还远在千里之外,居然能够料到今日之事,莫非大帅真是有未卜先知之能?

    “当时我也是不信呐,可眼下一看,谁还敢不信?”赵启峰是真的服气了:“杀散宫人,然后咱们进里头坐等,哈哈,这就叫坐在桩子上等兔子……”

    “守株待兔?”

    “对,就是这个意思。”

    一众人等轻易驱散周遭的宫人,然后进入空旷的大佛塔等孝庄回来。

    孝庄肯定会回来,这无关什么局势,更无关什么筹算,完全就是出于对李四地迷信。大帅是胸怀天下的人物,他说孝庄会回来那大清国地太后就绝对会回来,因为大帅的话就是天意!

    一个自以为是地蛮族女子就想和大帅斗心眼儿,更可笑的是还自以为得计,这岂不是天下间最可笑之事?大帅是何等英明神武,若是连一个蛮族女子也斗不过,那大帅也就不是大帅了。

    孝庄这样地女人和大帅斗,结局只有一个,而且只能有一个,一定会败的很惨!这是在场众人的共识。

    再怎么空旷的大佛堂,一旦塞进去一百来号人,也就显得拥挤了。赵启峰一屁股坐在硕大是香案上,取过贡品果子就食……

    几个女子体力不行,也借着这个机会到佛当侧面的耳子房里休息。

    “咦,我以为这个鞑子太后的起居是何等奢华呢,原来也是这般简朴。

    ”简简单单的一个柜子,连张坐器也没有,还是硬板子床,一看就知道是常用的。

    这些素衣女子也没有想到孝庄是如此简朴,和想象中金碧辉煌锦衣玉食的排场相差太远了。

    “这个鞑子的太后居然如此节俭,起居之物也多是笨重。”

    “哼,她想的是富有四海奴役亿兆,大奸大恶之人岂是那些贪图享乐的小人可比?”

    几个素衣女子在木板床上搜出一柄短小的匕首,这柄匕首人刃口锋锐,刀尖处略略往外弯曲,一望而知就是蒙古人随身携带的那种小刀子。

    这种小刀子本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儿,在蒙古人当中,这种小刀子更多是用来割肉分切之用,从来就是随身携带。但是这个皇太后的身份尊崇无匹,根本就不必自己动手切肉,又是藏在枕头之下这种隐秘的所在,分明就是准备拿做防身之用。

    虽然不知道这

    后是在畏惧什么,但是把锋锐的刀子藏在枕下的做派示她没有什么安全感,时时刻刻都活在危机之中。

    “也不晓得这个女人是在怕什么,肯定是防备之心极重,要不然也不会把刀子藏匿在枕下了……”

    孝庄大权在握,居然还是如此谨慎,确实引起几个素衣女子地兴趣。在孝庄的寝室之中搜索,除了发现一部《四十二章经》的佛籍之外,再无所获。

    而城头上的攻打已经到了最为紧要地时候。

    因为已经突破一道子墙,疯狂拼杀已经不再是必须,反而是清军的防御力量展开对峙,等着后头的攻击型器械和重武器运送上来。

    胜利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小型的投车上来之后,淡薄的子墙已经不再是障碍,迅速破开之后,八旗兵丢下一地尸体,再次有秩序的撤退。

    四道子墙在猛烈地攻击面前迅速瓦解,八旗兵的秩序很快就呈现出崩溃的先兆。虽然还有许多临时组织起来地旗人正乱哄哄的上来,前面撤退下去的八旗兵已经无心再做徒劳的抵抗,下城匝道上你推我搡,顿时混乱……

    “拽倒匝道,快—”

    明智地八旗兵大声呼喊,想要截断赴死军前进之路,但是匝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实在是太多了。而赴死军在越过最后一道子墙之后的进展快的出奇……

    还不道一炷香的工夫,就已经有三处匝道被掩杀过来的赴死军死死控制住,战士们着那个沿着半螺旋地匝道冲杀下来。

    眼见城防已被突破,再试图保卫城门已经没有意义,经验丰富的八旗兵飞速后退,准备展开最后地巷战。

    片刻之后,城门被打开,高悬的吊桥也随之放下,数万“赴死军”如海水倒灌蜂拥而入。

    攻京城。

    “杀鞑子!”

    万众齐沸,疯狂地人们一下子就冲杀了进来。

    十万“大军”中真正的精锐部分在进城之后,并没有四下齐出地剿杀分散的八旗残兵,而是迅速北进,直指前方……

    无论巷战如何惨烈,从来也不可能改变已经注定的结局。在城防被撕破之后,巷战就是打的再出彩,也不可能改变什么。除了增添双方的伤亡之外,唯一的意义就是防守一方的不甘失败而已。

    在赴死军猛烈攻打的同时,城内的暴动或者说是报复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不可阻挡的洪流。这已经不是什么蔓延,而是处处开花四面烽火。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出这场发生在内部的暴动之本质。

    这绝对是一场早就有预谋的联合行动。

    自从暴动的洪流进入内城之后,四面八方都是“自发”的动乱,只要稍微有几个人挑头,就能汇集起大股人潮。愤怒的浪潮不断壮大,在有意无意之间已经控制了内城和皇城之间的各处通道。

    大大小小五处暴动之源,以不可想象的速度迅速成为数以万计的庞大人潮。这些人手持简陋的武器,高喊着“拉清单”的口号,已经在皇城之外形成包围之势。

    “合围皇城,封死所有出口,鞑子既然来了这里,就不要想再活着离开。”

    也知道是哪个心思灵巧的家伙喊了这么一嗓子,立刻就得到人们的认同:“来得去不得”立刻就成为所有人的口号。

    赴死军攻破城防,正从城门进入的消息无让这些人愈发癫狂,一个个面色赤红如火,沿途砸碎一切敢于阻挡之人……

    孝庄太后轻易的出了宫城,在两百蒙古轻骑兵的引导之下,快速出了皇城,身后的一百多侍卫护住孝庄紧紧跟随。

    但是前头的蒙古轻骑很快就折了回来,让孝庄的心里忽的就沉了下去。

    “前路不通。”

    暴民汇集成的洪流如怒海狂涛一般,也不知道有几万几千之多。经验丰富来去迅捷的蒙古轻骑根本就不敢在这种情况下硬冲,能不能冲出去先不考虑,就算是能冲杀出去,身后的孝庄怎么办?

    “折西向北。”

    孝庄也想不到暴民竟然如此之多如此之快,已经堵死了前去之路,当机立断采用迂回的方略,准备再次出城。

    迂回往西的策略明显是正确的,因为西边的暴民发动较晚,留给这些骑兵更大地回旋之地。

    马蹄声急促如雨,迅速返身往西而去。

    显然西边的暴民也是准备冲击宫城,不远处的几处大火已经看的清清楚楚。孝庄暗自庆幸:还好见机地快,能够在暴民汇集过来之前冲出去,要是再晚一时半刻,可就真的凶险了。

    “快,过了前边的路口就往北走……”

    在孝庄的命令声中,十字路口处现出一个小小的身影。

    矮小的身材,土黄色地军装,膀子上是一块殷艳艳的红布,看的所有人都头皮发麻。

    这样地半大孩子,这样的装束,这样的臂章,也只有锄奸团了吧!

    孝庄脑袋里“嗡”的就是一声,虽然远处只是一个半大孩子,可这个孩子所代表地含义最清楚不过了——赴死军已经锁死了这里。

    孝庄一咬牙,尖着嗓子厉声高叫:“冲,冲过去……”

    两百轻骑也知道这是最后的出路,立刻催动马力,猛然冲出。后面的孝庄则是紧紧勒住坐骑,并没有跟着一起前冲。

    赴死军不可能只派一个孩子过来阻挡,周遭肯定还有厉害的埋伏。可眼下情况紧急,已经顾不了这么许多,若是轻骑能以速度上的绝对优势冲杀出去则是最好,若是中了赴死军的埋伏,就只有再想法子。

    死狗看着正在加速地蒙古轻骑,略显幼稚的孩儿脸上还带着笑呢,慢悠悠地探手入怀,摸出一枚铁黄瓜,以挑衅的手势指了指正飞奔而来地兵:“鞑子,来——”

    也过五七十步之遥,骏马如飞转瞬及至。马蹄剧烈敲打地面,蹄声愈发清脆,死狗却是微笑不语,死死盯着前方的地面:“最多十步……五步……”

    “轰!”死狗微笑着做个爆裂地声响,前面忽然就是轰然一声巨响,仿佛有什么埋藏在路面之下的东西忽然炸响……

    四下土块砖石齐飞,坚实的路面硬生生炸出一个硕大的深坑,腾起在半空中的碎肉也分不清楚是人的肢体还是马的血肉。

    后面紧紧跟随的骑兵根本就无法停止,在这样狭小的街道之中也不可能转向,虽然已经感觉到自身的疼痛,已经来不及查看是不是受了什么致命的伤害,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往前猛冲。

    又是一声比前次更盛的轰响,从看空中落下的土块子都砸落在死狗面前了。

    死狗动也没有动,指着骑兵大笑:“冬瓜好吃么?还有三个,快来吃……”

    连续两次地雷的攻

    已让两百蒙古轻骑再下来三十几个。连续两个深兵前后无法连绵。虽然这种程度的路面完全可以驱马越过,可在这样狭小的距离,战马无法加速,根本就跑不出全速……

    后头的孝庄和宫中侍卫脸色都变了,这条街道要是再有几个这样的地雷的话,无论谁上去也是送死。

    “速速撤回。”孝庄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一条死路,连嗓门都变了。

    撤回?已经太晚了。

    “轰,轰”两响,这不是火铳的那种声响,因为火铳弄出来的动静要比这清脆的多,也只有民间自造的大抬杆子才有这种声势。

    大抬杆子这种东西射程极近,而且精确度极差,甚至谈不上什么精准。过了**十步之外,就是被喷射出的弹丸打在身上也不会形成真正的伤害,尤其是这种民间自造的家伙,更是粗糙的惊人。

    但是这条街道也不过二三十步,身在正中的骑兵距离两旁的院墙也不过十几步的距离。把大抬杆子往院墙上一架,和直接顶着脑门打没有什么区别。

    大抬杆子的威力也就只有在这种超近距离上才能显现出来,范围极大的杀伤,立刻就把十几个骑兵掀了下来,无论是人体还是战马,都直接被打成筛子了。

    紧接着又是二三十枚铁黄瓜从院墙之内丢出,此起彼伏的轰响之中,弹丸四下飞溅……

    在这种超近距离的狭窄街道上,火器的威力毫无暴露的发挥各淋漓尽致。每一波都是好几十条铁黄瓜,接连三波……

    骑兵被堵在这里一时不得回头,匆忙之间互相推搡,身旁的十几个院门忽然打开,一个又一个壮汉引弓而待,搭在弦上地利箭直指轻骑。

    “回去后面的孝庄再也不抱什么幻想,更不理会已经死伤过半的蒙古轻骑,拨转马头就走。剩余的宫中侍卫立刻撒开,护住孝庄顺着原路返回。

    暴民地人流已经近了,如洪水一般呐喊着奔跑过来。

    就在万众注目之下,蒙古轻骑被一一格杀,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转过方向突破出去,追着孝庄往回赶。

    铁黄瓜很少能够直接致命,多是让敌方的人马受伤而已。死狗从怀里摸出一柄短刃,脸上带着一种对血腥和死亡的狂热,用刀子清点敌人的数量。不管是早就死去的,还是在自己的血泊中挣扎地,都是一刀下去,直接把脑袋砍下来,然后把人头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无头尸体上……

    接连割下十几个脑袋,死狗已如浴血一般,身上整个被鲜血浸染,还蒸腾着腾腾的热气,在夕阳地映照之下,如血河魔鬼一般狰狞恐怖。

    身后数以万计的暴民看到此情此景,呼吸为之一窒:这也太血腥了,这也太嗜血了……

    只有锄奸团,也只有锄奸团才有如此的疯狂和对死亡对血腥的绝对狂热。

    在人们地注目之下,埋伏的特战队员和一些京城内应联手,就已经把残余的蒙古轻骑剿杀干净。在这片不大的战场上,到处都是还冒着热气的鲜血,就连两旁的墙壁上也喷溅上了星星点点地殷艳,如红花一般触目惊心。

    好在啊,好在这么恐怖的力量是属于自己地,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暗自庆幸的事情。

    死狗做完了在战场已经做习惯了地事情,回首看看万千人等,大声呼喊:“挡路者死,大家跟上锄奸团的脚步,前进——”

    锄奸团,从来就是最恐怖地名字,作为大帅亲手调教出来的铁卫死士,从来也没有而且永远也没有退缩过。

    在人们的眼中,锄奸团就是杀戮的代名词,任何人都不可能抵挡锄奸团的舍命一击。如今有了真正的锄奸团作为先导,所有人都有了胆气和主心骨,狂呼一声“挡路者死”,立即就跟了上来。

    身前就是让全世界都颤抖的锄奸团,身后就是世上第一强兵虎贲,还有什么能够阻挡?

    鞑子的末日到了!

    在整个皇城当中,在锄奸团的带领下,人流所向披靡,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摧枯拉朽一般前进。不大的工夫,就已经穿过皇城,直接来到宫门之前。

    “挡路者死!”

    几十个七杀营的战士和几个孩儿兵一马当先冲杀而至,几十个宫门卫哪里见过如此声势,早就唬的腿软筋麻,发一声喊往宫门之内奔逃。

    完了,这一次是真的完了。

    孝庄从来没有今天这般清醒过,知道所有的机会都已经失去,唯一赶到庆幸的就是早一步把儿子送了出去,这已经是唯一能够安慰自己的事情了。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想起海大富的话语。要是早知今日,当初也不会参与到这么危险的游戏之中。在大草原上逍遥快活,岂不是比这步步是险的惊心动魄要惬意的多?

    可孝庄毕竟是孝庄,就算是到了如此的穷途末路,依旧不悔。

    输了就是输了,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既然是输的如此干净,索性再光棍一些。活着的时候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就是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最起码不会落在赴死军手中受尽折辱的芶且偷生。

    作为一个女子,能有敢死的决断,光凭这一点就比爱新觉罗家的所有人都更有魄力。

    爱新觉罗家的人算个什么?一旦面临绝境,就会不惜一切的保住性命,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怕是尊严和人格,也要先保住生命再说其他。

    虽然这样确实是留下了再次崛起的机会,可孝庄很看不起这种做派,连尊严都没有了,就算是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与其说是为了日后的东山再起,还不如直接说是怕死更干脆一些。

    “我死之后,以大火焚烧,尔等可自行决定去留,我再也顾不得你们了。”

    就是死,也不能把尸体留下,也只有孝庄这样的人物,才有如此的魄力。

    慈宁宫周围都是宫人的尸体和战斗之后的痕迹,很显然赴死军曾经来过这里,只不过他们扑空了。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赴死军吃瘪,即使是这种小小的得意也让这个时候的孝庄心头有了一丝成就感:你们终于是抓不住我的,连尸体也得不到……”

    服毒?忒不利索了;上吊?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些。还是白刃贯胸的好,也只有这种死法才最为孝庄所爱。

    一直藏在枕头底下的把柄刀子就是从蒙古带过来的,这些年来一直藏的极其隐秘,并不指望自保,这把刀子是留给自己的。

    推开大佛堂略显沉重的朱门,刚刚迈进去了前脚,就听有人说道:“我家大帅早就说过,你一定会回来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