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甲申天变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正文 当时的一些基本经济状况 关于崇祯内帑的网络资料 搜集的一些明末农村形势,可以不看 第一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 第二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 第三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 第四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 第五章 共同致富 第六章 乱世桃园 第七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 第八章 活财神 第九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 第十章 老办法也有效 第十一章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 第十二章 如此明目张胆 第十三章 木之本水之源(求票求收藏) 第十四章 早就想赌了(冲榜求票票) 第十五章 检验蝴蝶(今日第一更,求票) 第十六章 跟四叔好好干(今天还有更新) 第十七章加更一章,今天还有更新(求票) 第十八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四更) 第十九章 战场纪律(求票第一更) 第二十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今天还有更新) 第二十一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 第二十二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正式拉票) 第二十三章 狰容初露(俺又更新了) 第二十四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 第二十五章 他们说去死 第二十六章 干掉大B 第二十七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 第二十八章 我也想是真的 第二十九章 我想要你的权利 第三十章 大智如妖 第三十一章 神棍无牙 第三十二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 第三十三章 山寨版战略家 第三十四章 该咋过还咋过 第三十五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 第三十六章 钱都去哪了?(求票) 第三十七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三十八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 第三十九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 第四十章 什么叫做强呢? 第四十一章 天要塌了吗? 第四十二章 倒计时开始 第四十三章 最后的君王 第四十四章 托孤之重 第四十五章 我们是来发财的你们逃命去吧 第四十六章 小小逆流 第四十七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 第四十八章 咱们要回家 第四十九章 皇帝死了?真是大喜呀 第五十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 第五十一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 第五十二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 第五十三章 黄瓜如铁 第五十四章 抢劫之王被抢劫 第五十五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 第五十六章 他不是大善人 第五十七章 胜利大分配 第五十八章 乱象纷呈 第五十九章 大火无湿柴 第六十章 大忠臣呀我是 第六十一章 救命稻草 第六十二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 第六十三章 桃源末日 第六十四章 怎么狠怎么来 第六十五章 杀奴 第六十六章 血对血,牙对牙 第六十七章 该杀就杀 第六十八章 多情环哇多情环 第六十九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抢劫的 第七十章 最后的絮叨 第七十一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 第七十二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 第七十三章 从抢劫犯到绑匪 第七十四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 第七十五章 添油是不好的 第七十六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 第七十七章 真是久仰了 第七十八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 第七十九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 第八十章 道不同 第八十一章 怪叔叔和小萝莉的幕后故事 第八十二章 小号大号 第八十三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第八十四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 第八十五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 第八十六章 预备,放 第八十七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 第八十八章 补铁锅 第八十九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第九十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 第九十一章 不大破咋大立? 第九十二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 第九十三章 冬瓜蘸黑酱,杀器呀 第九十四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九十五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 第九十六章 我容易嘛我 第九十七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九十八章 忽悠,接着忽悠 第九十九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 第一百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 第一百零一章 你怎么在这里? 第一百零二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 第一百零三章 尧舜还是靖难?难说的很 第一百零四章 最后一块筹码 第一百零五章 左跑跑的凌波微步 第一百零六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 第一百零七章 最血腥的一天(上) 第一百零八章 血腥的一天(下) 第一百零九章 恐怖之烈 第一百一十章 拼图完成 第111章 露出来了 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 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 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 第115章 骡子不瞎 第116章 匹夫得逯 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 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 开个单章,读者请看 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 第120章 逆风扛大旗(求月票大章节) 第121章 破局首战(继续拉月票) 第122章 大幕拉开 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 第124章 为何而来?送死 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求月票) 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 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 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月票哇) 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上) 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中) 第131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下) 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 第133章 风潮第一波 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 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 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 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 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 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 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第141章乱起乱平看血光 第142章 里里外外 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 第144章 麻杆打狼 第145章 天那么大 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 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 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 第149章 大问题其实好解决 第150章 有名为七杀 第151章 桃色花边儿下流事 第152章 一缕发 三千血 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 第154章颓局大振 第155章 收保护费 第156章 又砸又补一大锅 第157章 人有两面各不相同 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 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 第160章 潸然泪下 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 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 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 第164章 识字了吧 第165章 暗流 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第167章 牛鬼蛇神蕴真莲 第168章 转变,都在转变 第169章 底牌 第170章 一击致命 第171章 趁热打铁 第172章 变数 第173章 金无足赤 第174章 当家作主 第175章 无意之间就撬动了 第176章 偷看底牌 第177章 直抒胸意 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 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 第180章 南北皇权 第181章 成长第一步 第182章 搬家 第183章 内部隐患 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 第185章 古今辉映 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 第187章 都谈利益 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 第189章 记的回来 第190章 定乾坤 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 第192章 无路可走 第193章 生死之间(1) 第194章 生死之间(2) 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 第196章 生死之间(3) 第197章 利益的选择 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 第199章 凶光毕露 第200章 先遣 第201章 渗透之前 第202章 第一张骨牌 第203章 渔翁之利 第204章 分分和和 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 第206章 闹学 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208章 凌驾其上 第209章 兵威促变 第210章 神仙保佑 第211章 门户大开 第212章 代价 第213章 没有君子 第214章 穷 第215章 连环炮 第216章 不如人意 第217章 战战和和 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 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 第220章 苦难尽头是苦难 第221章 大火末日 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223章 神魔同道 第224章 小买卖 第225章 并不美好 第226章 民风在变 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 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 第229章 大结局 新书《嫁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56章 又砸又补一大锅
《甲申天变》
作者:短头发
更新时间:2024-01-09 04:28:23
字数:2286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甲申天变 !

    子里的碎煤已经冒出青色焰苗,正是火候最好的时

    补铁锅的老孙头却不着急下手,而是眯缝着眼睛把旧铁锅上的底灰刮干净了,露出铁锅上一道寸余的小小裂缝,然后用小巧玲珑的铁锤子轻轻敲击,以行家的口吻说道:“瞅瞅,这锅都破成什么样子了,幸亏是你拿来的早,要不然这么好的锅可就全废了……”

    说话的同时,手中加了暗劲,稍微一用力,就把一寸的裂缝敲成了三寸的大口子:“你看看,这么长的口子,光用铆钉是不行,得用火补才能好。火补的结实,耐用,只不过要再加三文钱……”

    作为一个补锅的匠人,有两门手艺必须掌握,一个就是用来赚钱吃饭的补锅法,还有一个就是砸锅法。

    很多时候,如何打破一口锅,和如何补好一口锅同样重要。也只有把铁上的裂缝敲的更大,让需要修补的人认为必须多花几个铜板才能补好,要不然怎么多赚几个小钱儿?

    在这个不大的舒城里头,深谙此道的并非只有老孙头一人,淮西都帅李四也是个中高手。

    趁着“八月十五行动”的热乎劲儿还没有过,李四召集了淮西地面儿上的豪门大户,齐赴舒城。

    舒城是赴死军成军以来的第一个县城,也是赴死军势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最要紧的是这里距离基地很近,不必鞍马劳顿的跑太远。

    至于庐、凤等地的财主地主大老爷们,反正他们也是闲着没有什么事情做,李四不介意让他们鞍马劳顿一回。

    都帅大人的令都下了,各地有名有望的大户们哪个敢不动?就算是家里的房子着了火,也不敢耽搁了都帅大人地时辰呐!

    被驻在地方上地赴死军一请。这些人还不肝儿颤地?只要被李四想起来。肯定是没有什么好事情。少不得又要破财。

    说是“请”。可赴死军地战士一点儿要请地意思也没有。冷眉冷眼地把命令一下。就要立刻启程。这哪里是请。就差一绳子捆上了。

    据说是都帅大人要宴请大伙儿。可大伙儿这心里头可没有半点欢喜。

    李四地宴席哪里是那么好吃地?

    恐怕是宴无好宴。会无好会。破点儿财不算个甚。可千万别弄一出鸿门宴来。

    不管是远地还是近地。不管地骑马还套车。放屁地工夫都不敢耽搁一下。心里象揣着个小鼓一样。来在了舒城。

    老实说,这些人里头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李四本人,也没有人愿意看到他。不管他李四是青面獠牙也好,是三头六臂也罢,总之是最好不要见到。

    可这回不见是不行了,李四把大伙儿“请”到舒城的私宅里头,什么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可知道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儿。

    似乎是早就约好了一般,大伙都带了点见面礼。有当地的土特产,有时鲜的稀罕物件儿,也有直接封银子地……

    反正这头一回见到淮西的主宰人物,总不好空手的吧。

    院子里早就摆开了二十多张大方桌,每个方桌都配了四把椅子,椅子不够就用板凳来凑。桌子面儿上一个大茶壶几个小茶碗,还有一盘儿果子,或者是核桃或者是红枣,有地桌子上甚至连果子也没有?

    对于这样寒酸的所谓“宴席”,大伙儿都有心理准备,反正也不是真要来吃什么三九大席面儿来的。

    可就是这样,这些人也不敢坐。

    那位都帅李四大人还没有出现呢,谁敢三礼不说六礼不讲大喇喇的一屁股坐下?这要让都帅大人挑了礼,就是吃不完地麻烦。

    两三百号人,眼睁睁的看着就是不坐,很是拘谨的站立在院子四周,等候李大人的“大驾光临”。可一直等到过了晌午的时候儿,李四还是没有出现。

    腿站的麻了,好容易从里头出来个小丫鬟,脆生生地喊道:“我家都帅大人这就要到了,大人说诸位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儿的大人物,让大伙儿等这么久实在不好,让婢子替他给各位老爷先告个罪……”

    让这么多人等着,谁也不敢说什么,也只有他李四有这个谱儿。谁还敢当什么告罪不告罪地,看着小丫鬟一个礼施下来,赶紧一哇声的说“不敢当”“不敢当”。

    “都帅大人日理万机,身系军政要务,自然是忙地脱不开身子,我等理会,理会得,多等片刻也是无妨,无妨的。”

    正和那小丫鬟客套着呢,里头走出一个穿青布袍子地青年。

    直到身后的赴死军战士们把手中叉子一顿,“啪”的行就军礼,众人才明白过来,敢情这个满脸带笑的年轻人就是传说中天下无敌的李四。

    可不是李四还能有谁?在他身后跟着的那位身穿官衣头戴乌纱的就是舒城县尊金求德金大人了。

    众人赶紧见礼,作揖的作揖,唱喏的唱喏:

    “我等今日得见都帅大人虎驾,实乃三生之幸。”

    “小人日思夜念,终于得见都帅大人,心中之情难以言表。”

    ……

    李四赶紧摆摆手,朗声说道:“大伙儿的心思我明白了,明白了,今日是在我私宅当中,不弄那么些官面儿上东西……”

    “大伙儿远道而来,早就乏了吧,怎么不坐?都坐下,都坐下,站客难打法嘛。那个谁,春兰,再搬几条板凳过来……”

    李四热情的招呼着,活似一个十分好客的主人那样。

    经过一番闹哄哄的谢座之后,众人这才坐下。可哪里敢坐的安稳了,都是欠着多半个屁股,仅仅是坐着一小点儿而已。

    这么坐着比站立还要难受。

    “兄弟我比不得各位呀,手底下那么多人要吃饭,实在拿不出银子来置办像样的酒席,只好拿一壶清茶招待大伙儿了。

    以茶当酒吧,慢待之处,诸位海涵,海涵……”

    “此茶胜酒多亦。”

    “我早就戒酒了,还是喝茶好,嗯,喝茶好。”众人不住顺着李四的话头往下说,心里的小算盘都打的飞快:“看李四哭穷的架势,肯定是又要变着法儿地掏我们的银子了,只希望不要掏的太狠……”

    这些人面子上都在笑,可心里头哪个不是在叫苦?

    身在赴死军马足之下,也只能默认了李四的宰割。

    李四依旧是满脸人畜无害的笑容:“刚才呀,我也注意到了,大伙儿都没有空着手过来,这见面礼的规程我也明白。可这里头哇,很多人都是我淮西的捐官儿,和我李四是上下级的关系。我要收了你们的礼,这可不就是行贿受贿了么?这些人地礼物一会走的时候,我会让人退还给大伙儿。其他的嘛,承蒙大伙儿看的起,这么大老远的还带了礼物,我李四心里头明白,这是给我脸呢,却之不恭,我就收了,哈哈……”

    这么一说

    曾花了银子捐个狗屁不是的官职地人们,心里倏的轻松惬意:好歹买了那个啥也不是的官职,看来也不完全就是一无是处,起码是被李四当成了自己人看待,一会下刀子地时候可能也不会太狠。

    那些没有花钱买官儿的家伙,心里立刻就是一凉:买了官儿的和你李四就是自己人,那我们这没有买的岂不就是外人了?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做个冤大头了。天知道李四会不会趁这个机会狮子大张口呢。这要是回去了,说什么也要买个官职过来,当然不指望真地能有什么权力,可要是能让赴死军当自己人看,还是绝对物有所值的。

    李四“滋儿”的品一口茶,脸上的笑容更盛:“眼下是什么世道也不必多说了吧?老百姓们都活不下去了……”

    来了,来了,话儿头是开了,接下来肯定是要张口要钱了。

    李四看着下面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神色古怪,自然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嘿嘿一乐,说道:“兄弟我也知道,大伙儿是怕我张嘴要你们的银子,是不是?”

    这么那话一挤兑,众人脸色更加古怪。

    这个世上,除了割肉就属掏钱最疼了,有钱谁愿意往外掏?可当着李四的面儿,这话实在不好说出口。

    “哈哈,今日之聚乃是咱们私下碰碰头而已,互相说说心里话儿,大伙有啥就说啥,也不必藏着掖着……”

    终于有人站出来,惶恐地说道:“都帅大人做的是为国为民地大事,小人知道这个,若是赴死军……咱们赴死军真要短住了,都帅大人尽管开口。只要数目不是……不是太大,小人情愿舍家为国。可数目要是太大了,小人可实在拿不出来……”

    “好,”李四遥遥拱手:“我最敬的就是这位大哥这样地汉子,能舍家为国,好汉子。不过呢,大伙儿实在是误会了,今天咱们不说钱的事儿。我也绝对不会再掏大伙儿地子了,这点儿事情我说道就能做到。”

    啥?不要银子?原来不是要银子的呀!李四这么一说,大伙儿心里那块石头总算是着了实儿。不要银子就好,只要不掏大伙儿的银子就好说,什么都好说。

    何况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说以后也不打大伙那点银子的主意。

    吃了李四的这么个好大的定心丸儿,众人无不眉开眼笑。

    刚才的笑容肯定都是装出来的,现在才是发自内心的笑哩。

    “哈哈,我就知道大伙儿怕我惦记你们的钱袋子呢,其实我李四也不是那么没出息,真要是手里头短住了,我找鞑子摸钱去。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这个道理我还能不懂?”李四笑着说道:“我知道大伙儿是叫我祸害怕了的……”

    “哪里哪里,都帅大人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心情一好,说话也就大胆了。

    李四拱手做个罗圈揖:“以前那也是实在没有法子,不得不得罪诸位,不得不从诸位碗里找食吃,有什么到不到的地方,今日就算我李四给大伙儿陪个不是了。”

    众人赶紧齐齐起身还礼:“大人是为国出力,我等小民自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在是分内之事,当不得大人之礼。”

    眼看着气氛越来越融洽,李四这才说道:“今天呢,我就问大伙儿一句话,大伙儿都是有田有产的大户,大伙儿说咱们淮西的赋税重不重?”

    “不重,不重,”明明是几百年来从来没有过的重税,可大伙儿就是再放肆也不敢说个“重”字儿,那可是打李四的脸呢。

    “哈哈,仅仅是一江之隔,咱们这边地田税商税就是南都的三倍,我知道税负极重。”三倍于江南的赋税,要说不重可就真是见鬼了。得亏是在李四这里,这么重的税赋负担要是搁在崇祯朝,光是言官清流的吐沫星子都能把李四淹死好几回。

    “容小人说句公道话。”座中站起一人,礼数很是周全,看样子也是读过书的:“表面儿上看,都帅大人的税是重的不能再重了,三倍于朝廷怎么说也不算是轻了。可账不是这么个算法儿,比如我家,在江南和庐州都有布行都有田产。可咱们淮西只要是缴税之后,再无其他杂七杂八名目繁多的各种开支,细算下来,负担比江南要少地多。至少,不必再上下打点衙门里的大老爷们,也没有人打着各种幌子加税抽份儿钱……”

    别的不说,大明立国之初,田赋可以直接用糙米的方式缴纳。既然是糙米,肯定是有点儿稻壳什么的,官府收回去以后也是要再加工一下去去壳才能吃,理所当然也就要扣除一部分的斤两,用来抵消稻壳地分量。可如今朝廷的税法没有改,下面的大老爷们却只收精米不要糙米。而且照样要刨除稻壳地斤两,谓之去杂税。

    可几千年来,谁他娘见过精米还要去稻壳儿的?

    可官字就是上下两个口,人家怎么说下面的人们就得怎么办,谁叫大伙儿是老百姓呢?去杂就去杂吧,大伙儿也就认了。可如今的去杂税竟然到了每石要扣十三斤地疯狂地步,光是这一个杂税就比朝天里的田赋还要多的多,就是下面的奸商也敢把去杂去的超过二斤,地方上竟然达到了十三斤,难道他娘老百姓的稻壳是铁地?竟然要扣这么多?

    众人深以为然,大表赞同。

    历朝历代,税费从来就不是什么大的负担。要是严格按照制度来看,从来就没有哪一朝地赋税真就重到逼迫老百姓造反的地步。

    最大地负担来自地方势力的盘剥,和附加在税赋之上地各种开销。

    江南行的是崇祯朝的税法,按照这个税率,粮食产量相当高的江南每亩税赋折合粮食也就在十一二斤左右(北方灾区是八斤),在亩产精米能达到四百斤的江南这点税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老百姓们收获的四百斤粮食里头,自己留下的也不过是大几十斤而已,绝大部分就凭空“消失”了,既没有进国库,也没有在老百姓手中。

    可事情就是这么奇怪,说起来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可不是在变戏法儿。

    至于那消失的绝大部分财富,李四很清楚到了什么地方。

    在官僚士绅阶层手中。

    在淮西,赴死军以雷霆甚至是血腥的手段清洗一大批官僚士绅,同时震慑了同一阶层的其他人。以强力手段把高达七成以上的地租降到五成,同时任命自己人,组建成新的官僚阶层。

    从骨子里讲,这个崭新的官僚阶层还赴死军的军队北部人员,对于李四的命令,执行起来也是不折不扣。

    因为没有借机大肆搜刮,更没有巧立名目的征取这税那税,虽然淮西担着国朝最重的税赋,老百姓的收入反而有所提高。

    就是因

    把属于官僚的那一部分利益给截住了,在赴死军抽取时,把其中的一部分返还给了下面的地主。而地主受五成地主的强力限制,又间接把一小部分利益返还给了农民。

    这些利益对于习惯了吃大头的官僚来说,确实是小部分油水,但对于习惯了所剩无几的农民来说,很可能就意味着家里的粮食能多一倍。

    “这么说,大伙儿还是赞成目前的局面地?”

    “赞成。”

    “那好,今天咱们就说死了。”李四把巴掌一伸,刚才脸上的笑模样一点儿也没有剩下,反而是在咆哮着威胁:“五成地租,绝对不可超过,要不然……大伙儿是逼我撕破脸皮呢。”

    赴死军的血腥清洗,至今都让人不寒而栗,李四这么一厉声大叫,大伙儿立刻就是一哆嗦,赶紧应承下来:“对,就是五成,绝对不会再多。”

    要是超过了五成,就等于是一成也不会得到,甚至有可能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五成的地租……”李四虚虚的这么一划,好似凭空划出一道线一样:“就是一道地界子,只要不过了这个界,我李四绝不难为诸位。大伙儿都是乡里有头有脸的,家里头有银子有房子,可也不能不让老百姓们活,大伙儿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那是,那是。”

    在众人的附和声中,李四举起小茶碗子,示意众人同饮,然后说道:“既然诸位愿意和我赴死军同舟共济,以前大伙儿捞了多少我就不管了。老实说,我也让大伙儿吐出来不少了,这些事情咱们都揭过去再也不提……”

    “以前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都帅大人说地有道理,关键咱们看以后的。”众人饮尽茶水,好似是和李四喝了同心酒一样。

    “大伙儿家里肯定都存着不少粮食吧?”李四笑呵呵的说道:“都别怕,也别犯嘀咕,我不是惦记大伙儿的那点家底儿。大伙儿的底细我都知道个差不多,家里粮食肯定是吃不完的,要是啥时候你们想粮食了,可拿到我这里来换银子。绝对是随行就市地公道价格,也不扣杂也不扣水儿,也没有人敢在我手底下抽份子钱……”

    “这就是两好凑一好的事情,都是为了那些远来的百姓嘛。”李四面带春风地说着,仿佛刚才咆哮着威胁大伙儿的不是他李四。脸色变的这叫一个快,和唱戏也差不多了:“要是大伙儿不想呢,也不勉强,这就是自觉自愿的事情……”

    李四这个人心狠手黑,是半点儿也不假,可说话绝对不是放屁,只要他说地出就能做的到。大伙儿都多多少少的听到了一点儿风声,赴死军正把以前用在淮西的手段推而广之,正敲诈勒索各地的富户呢。

    这天底下的有钱人多了去了,赴死军还能缺了银子?

    只要他李四能把银子给大伙儿,大伙儿就能把粮食卖给他李四,反正卖给谁不是卖呢?说不定还能在李四这边落下个好名声呢。

    再者说了,天下这么大,每年打下来地粮食多了,只是没有在老百姓的手里而已。李四手里地银子多着呢,大不了到江南去买米,这点还是困不住赴死军的。

    “对了,这眼看着天气就要冷了,外头受苦地人也不少,”李四大作忧国忧民之状,长叹一声道:“民生多艰呐,一想起这个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冬天到了,外头那么多地百姓要是冻着了怎么办?要是饿着了怎么办?诸位里头要是有心帮我一把的,到时候就支架几口锅,开几个粥棚子。家里有破烂棉衣的,也舍几件出来……这等好事是为自己积阴德呢,咱们赴死军也不会忘记大伙儿的好处。”

    开棚子放粥这种事情,其实费不了多少米。就是一粒赶着一粒走的那种粥,就算是不错了,随便拿出一石米来,就能支撑个十天半月的。本就不费几个小钱儿,还能落下偌大的好名声,自然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言而总之,今年的这个冬天是最后一关,只要坚持到明年夏粮下来,我李四也不怕老实告诉大伙儿,过了明年夏天,咱们淮西就是天下无敌。

    到时候好处少不了,只要大伙儿帮我李四缓过这口气儿,我忘不了大家。”

    赴死军的崛起这才几天工夫?就已经成了今日的局面。放眼四顾,周遭还真没有能够实际威胁到赴死军的力量。要是等到明年夏天,还不真就是一飞冲天了?

    李四所需要的仅仅是坚持下这个冬天而已,只要在春暖花开以前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到时候赴死军可就真的敢言天下了。

    “列位,我已经给淮西地各州各县下了死命令,要他们提早准备,就是说了天也要把民生维持住。不管这个冬天发生了什么,哪里要是饿死了人冻死了人,我李四可就什么情面也讲不得了……”李四起身团团一揖:“大伙儿要是看好我李四的,就帮着我缓上这最后一口气儿,要是不看好我的,请在一边瞧着,到时候谁看谁的笑话还不一定呢!”

    说的虽然是好听的很,可谁还能听不出李四话里话外的火药味儿?这个忙要是不帮,以后有清算的时候。

    ……

    好容易打发了这些各地来的大户们,李四终于有机会清闲一下。

    这说笑就笑,说闹就闹地本事最费神,满面带笑的时候忽然就换上一幅土匪面容,可不是什么人就能演绎的如李四这般炉火纯青的。尤其是把威胁恐吓再转换成推心置腹的样子,脸皮都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了。

    “舒城县……”

    “卑职在。”金县尊微微躬身,听候差遣。

    李四发狠一样使劲揉捏眉心部位:“舒城内外还没有住处的百姓我看不少哇,你有什么法子解决这个事情?”

    “以工代赈。”金求德说道:“城外和沿子上起了十三趟房子,还有些是没有完工地,等冷气下来的时候应该可以用。那些房子寒酸是寒酸了些,可只要住进去,也不会真的冻着了。县衙里调拨了些人手,更多是那些急需住房地在动手。县里已经用明年的赋税和调拨银子折冲了其中部分人力物力,还有一部分是县里头的头面人物捐出来的钱先支撑着呢……”

    “这个法子好,你捐了多少?”

    “我捐了六百两。”

    “六百?”李四微微一笑:“是以前贪墨下来地银子?”

    以金求德县太爷的俸禄,能够他一家人的开销就相当不错了,一下子能拿出六百两来,自然是……

    “不是贪墨所得。”金求德也很清楚自己的俸禄有多少,就是不吃不喝要想省下这点银子也不容易,不过当官的毕竟不是小老百姓,就是不贪污不挪用也少不了来钱的路数:“历年来,县里头迎来送往、巴结上差等,还有每年给上头送地各种

    给下面人手的打赏等等,都有专门地一笔账目。这库,是专门截留出来的。

    虽然和朝廷地体制不和,可上上下下都在这么做,朝廷里也知道的。要是这笔账目有了剩余地银子,年底的时候衙门里就可以私分了,历年来的规矩如此,所以不算是贪墨……”

    官场上的应来送往肯定是少不了的,譬如上差过来,肯定是要置办酒席送个见面礼什么的,这比银子总是不能让县太爷本人掏腰包吧?以金求德这样的官员来说,他就是想掏腰包也掏不起。一年里有也别多了,上差来一会要迎,走一回要送,一迎一送之间也得讲究是风光体面,下轿子的钱要拿,上马的钱也要送,县太爷的那点儿俸禄还不够折腾这么一回呢。

    上官的父母要办大寿了,下官肯定得意思意思,这个意思也不能表示的太小了,当然也不能凌驾在同僚之上。什么时候送什么礼,究竟送多少,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既不能少了也不好多了,这就叫做官场。

    每年从下边收上来的财富,经过各地各级这么层层盘剥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还算是正常的抽取,都是计算是成本之内的,都有账可差。仅仅只是这么做的话,绝对就算是公正廉明的青天大老爷了。

    可哪个当官的不是疯狂的往自己腰包里塞?大官贪大的,小官儿拿下的,都疯了一样抢着把这点财富占为己有。

    这么多个层次的贪墨搞下来,国家要是还不穷,那才真是见鬼了。

    国家穷的穿不上裤子,百姓穷的吃不饱肚子,各地各级官员富的捂不住盖子,这就是社会现实。

    这种现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一而不是一纸大令就能纠正的。

    “嗯,舒城县做的不错,来年的时候我把你地政绩报上去,应该能往上挑个一级半级的……”

    任免官员是朝廷的事情,可官员的人选是钻在李四手里的。通常意义上来说,只要李四想让你升官了,那肯定就能升。

    “都帅的好意学生明白的很,可也不想往上走了。就是上到州里头,还不是一个样子?我在这舒城任上这么多年,是不想离开了……”金求德有感说道:“要是能老死在这舒城,也算是得偿所愿吧。真要是把我调的别地,只怕还没有做出什么事情,就会老死呢。可在舒城不同,就算我活不过三二年,毕竟还有以前的政绩荫着,好歹也不会落下昏官地骂名……”

    “也好,就不勉强了。”李四看着金求德苍老的身影:“刚才那些人送的礼物,你拿去吧,就算我捐出来的……”

    “如此大善,都帅也认了捐,卑职在募集银钱的时候也就好办了……”

    ……

    暮色降临,夜重露冷,四下里安静的很,偶尔才能听到几声有气无力地虫鸣。

    忠诚伯难得来到私宅一回,家里的丫鬟婆子也分外殷勤的伺候着,就是厨子也卖弄起了十二分地手艺,整治出一桌上好的席面。

    酒还温着,李四就甩开腮帮子猛吃。

    要是说到享受,这有酒有菜的,也不知道比营中的伙食好了多少。尤其是这么一大桌子菜就李四一个人独自享用,周围丫鬟婆子地站了好几个,大老爷的享受就是好哇。

    往椅子上仰面一靠,自然会有热手巾覆脸,温温的极是惬意。然后就有一双小手开始揉捏肩头颈项,松范松范筋骨儿。

    睁眼一看,正是暖脚的小丫鬟春兰,这小丫鬟眼睛里都带着笑呢。

    “那个谁,你……”李四叫住一个粗手大脚的婆子:“过来,把春兰换了,她手劲儿忒小,你用力给老爷捏几把。”

    这个做粗活的婆子,手劲儿就是大,也不象小丫鬟春兰那样温温柔柔,一上来就扭住肩头,大有杀猪地架势。

    真要是身子乏了,还是这种大刀阔斧的捶打管用,疼了疼了点儿,可从骨头缝子往外都透着酸麻,好像那些风寒之气正呼呼地往外冒一样,片刻之后就是舒服的不行。

    “你老家是哪里地?”李四做出随口谈心的样子。

    “回老爷地话,老家是浙江金华,安平镇的。”

    “哦,鱼米之乡啊,原来的做什么的?”

    大脚婆子一边给李四敲打身子,一边儿小心的回话:“原来是种田的,也养蚕卖茧,后来地卖了,就给织造坊煮丝。再后来织造坊让更大的织造坊给并了,用不了许多人,就辗转做了佣工……”

    这个婆子的话里也基本反应出两浙的基本风貌,各种作坊之间竞争极其激烈,兼并之事时常发生。

    “哦,原是这样,那你说是做佣工好还是种地养蚕好?”

    “自然是做佣工好了,”婆子脸上也带着笑呢:“老爷几个月里头难得回来一回半回的,我们这些做下人的也轻松的很。说句打嘴的话儿,老爷这么大的身份,也不摆大人物的架子,每月的份钱也及时……在家里种地养蚕的时候,辛苦不说,还受那些当官儿的闲气。在老爷这里,没有哪个官儿敢欺负上来呢……”

    “当官儿的?你们怕不怕那些地方官?”

    “怕,我们这种老百姓也不怕皇帝,因为皇帝太远,管不到咱们头上,就怕当官儿的。因为那些官老爷可厉害着呢……”

    “那你说说,当官儿的有没有什么怕的?”

    “当官的自然是怕更大的官儿呗。”

    李四依旧是随口说话的口吻,有一搭无一搭的问道:“那些大官呢?他们怕什么?”

    “瞧老爷说的,大官自然是怕皇帝的,皇帝想要罢他们的官儿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他们还能不怕了了?”

    一句话就罢免地方大员,就是皇帝也没有这样大的权限吧。当然现实并不妨碍老百姓对于皇权的崇拜,李四也不会解释这些给下人们听。

    “哦,大官儿怕皇帝?那皇帝怕什么?”

    “皇帝?老爷这是说笑呢,皇帝还有什么好怕的?皇帝就是万岁老爷,谁也不怕的……”婆子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笑嘻嘻的说道:“皇帝也有怕的物件儿呢……”

    “皇帝怕啥?”李四猛然睁眼,紧紧的就问了一句。

    “皇帝怕老天爷呗,皇帝要是昏君的话,老天爷就撒下灾祸降下刀兵,皇帝也就怕了,也就不敢做昏君了……”

    老天爷?这个让皇帝都惧怕的老天爷真的有吗?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老爷想静下心来想点儿事情……”

    丫鬟婆子都悄没声儿的退了下去,屋子里安静下来。

    双烛高烧,一夫独思,谁也不知道李四在想些什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din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