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甲申天变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正文 当时的一些基本经济状况 关于崇祯内帑的网络资料 搜集的一些明末农村形势,可以不看 第一章 崇祯年间的烟民 第二章 发财才是硬道理 第三章 发财之后和水火不容 第四章 不想发财的是傻子 第五章 共同致富 第六章 乱世桃园 第七章 波澜虽小影响深远 第八章 活财神 第九章 小丫头是瞎说的,真是瞎说的? 第十章 老办法也有效 第十一章 情窦初开,绝对是情窦初开 第十二章 如此明目张胆 第十三章 木之本水之源(求票求收藏) 第十四章 早就想赌了(冲榜求票票) 第十五章 检验蝴蝶(今日第一更,求票) 第十六章 跟四叔好好干(今天还有更新) 第十七章加更一章,今天还有更新(求票) 第十八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四更) 第十九章 战场纪律(求票第一更) 第二十章 战场上的九连环(今天还有更新) 第二十一章 诡计与实力的抗衡 第二十二章 实力与实力的较量(正式拉票) 第二十三章 狰容初露(俺又更新了) 第二十四章 我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 第二十五章 他们说去死 第二十六章 干掉大B 第二十七章 相反的道路其实是殊途同归 第二十八章 我也想是真的 第二十九章 我想要你的权利 第三十章 大智如妖 第三十一章 神棍无牙 第三十二章 你是来毁我的吧 第三十三章 山寨版战略家 第三十四章 该咋过还咋过 第三十五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 第三十六章 钱都去哪了?(求票) 第三十七章 骑兵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三十八章 财神其实是个穷光蛋 第三十九章 大年初一头一天 第四十章 什么叫做强呢? 第四十一章 天要塌了吗? 第四十二章 倒计时开始 第四十三章 最后的君王 第四十四章 托孤之重 第四十五章 我们是来发财的你们逃命去吧 第四十六章 小小逆流 第四十七章 其实激烈的战斗并不存在 第四十八章 咱们要回家 第四十九章 皇帝死了?真是大喜呀 第五十章 跑出来就开始瞎琢磨了 第五十一章 人心呀,看清楚了再说 第五十二章 其实我是个演员 第五十三章 黄瓜如铁 第五十四章 抢劫之王被抢劫 第五十五章 这回可是真的发了 第五十六章 他不是大善人 第五十七章 胜利大分配 第五十八章 乱象纷呈 第五十九章 大火无湿柴 第六十章 大忠臣呀我是 第六十一章 救命稻草 第六十二章 日月长照鲜血满地 第六十三章 桃源末日 第六十四章 怎么狠怎么来 第六十五章 杀奴 第六十六章 血对血,牙对牙 第六十七章 该杀就杀 第六十八章 多情环哇多情环 第六十九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抢劫的 第七十章 最后的絮叨 第七十一章 灾难贫穷的地带 第七十二章 胆子大的都能包天了 第七十三章 从抢劫犯到绑匪 第七十四章 该胆大的时候没有胆大 第七十五章 添油是不好的 第七十六章 不,没有花瓶,绝对没有 第七十七章 真是久仰了 第七十八章 七杀令出风云变 第七十九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 第八十章 道不同 第八十一章 怪叔叔和小萝莉的幕后故事 第八十二章 小号大号 第八十三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第八十四章 这里的人们很好战 第八十五章 通道一定要打开 第八十六章 预备,放 第八十七章 小萝莉的婚嫁事 第八十八章 补铁锅 第八十九章 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第九十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 第九十一章 不大破咋大立? 第九十二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 第九十三章 冬瓜蘸黑酱,杀器呀 第九十四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九十五章 你心知来我肚明 第九十六章 我容易嘛我 第九十七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九十八章 忽悠,接着忽悠 第九十九章 裙带关系不好使 第一百章 我真的没有办法 第一百零一章 你怎么在这里? 第一百零二章 底层力量真的有用? 第一百零三章 尧舜还是靖难?难说的很 第一百零四章 最后一块筹码 第一百零五章 左跑跑的凌波微步 第一百零六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 第一百零七章 最血腥的一天(上) 第一百零八章 血腥的一天(下) 第一百零九章 恐怖之烈 第一百一十章 拼图完成 第111章 露出来了 第112章 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死 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 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 第115章 骡子不瞎 第116章 匹夫得逯 第117章 我就知道你是硬骨头 第118章 必先夺其器 开个单章,读者请看 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 第120章 逆风扛大旗(求月票大章节) 第121章 破局首战(继续拉月票) 第122章 大幕拉开 第123章 扬州,我们的扬州 第124章 为何而来?送死 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求月票) 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 第127章 何谓英雄?看这里 第128章 倾尽全力最后一击(月票哇) 第129章 金玉碎而沟壑平(上) 第130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中) 第131章金玉碎而沟壑平(下) 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 第133章 风潮第一波 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 第135章 群丑跳梁一帜独出 第136章 小蛇也想吞巨鲸 第137章 最后的平静 第138章 三天和五天的差别 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 第14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第141章乱起乱平看血光 第142章 里里外外 第143章 以后不胡来 第144章 麻杆打狼 第145章 天那么大 第146章 水混才好摸大鱼 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 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 第149章 大问题其实好解决 第150章 有名为七杀 第151章 桃色花边儿下流事 第152章 一缕发 三千血 第153章 八月十五过节了 第154章颓局大振 第155章 收保护费 第156章 又砸又补一大锅 第157章 人有两面各不相同 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两片 第159章 说金风道雨露 第160章 潸然泪下 第161章 愤怒中的机会 第162章 宁静的太多了 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 第164章 识字了吧 第165章 暗流 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第167章 牛鬼蛇神蕴真莲 第168章 转变,都在转变 第169章 底牌 第170章 一击致命 第171章 趁热打铁 第172章 变数 第173章 金无足赤 第174章 当家作主 第175章 无意之间就撬动了 第176章 偷看底牌 第177章 直抒胸意 第178章 大帅的评语 第179章 救星和银子 第180章 南北皇权 第181章 成长第一步 第182章 搬家 第183章 内部隐患 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 第185章 古今辉映 第186章 过去不过去? 第187章 都谈利益 第188章 其实早就注定了 第189章 记的回来 第190章 定乾坤 第191章 报复的火山 第192章 无路可走 第193章 生死之间(1) 第194章 生死之间(2) 第195章 大帅的真本事 第196章 生死之间(3) 第197章 利益的选择 第198章 掩盖的目的 第199章 凶光毕露 第200章 先遣 第201章 渗透之前 第202章 第一张骨牌 第203章 渔翁之利 第204章 分分和和 第205章 生机和转机 第206章 闹学 第207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208章 凌驾其上 第209章 兵威促变 第210章 神仙保佑 第211章 门户大开 第212章 代价 第213章 没有君子 第214章 穷 第215章 连环炮 第216章 不如人意 第217章 战战和和 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 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 第220章 苦难尽头是苦难 第221章 大火末日 第222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223章 神魔同道 第224章 小买卖 第225章 并不美好 第226章 民风在变 第227章 狂热的战争冲动 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 第229章 大结局 新书《嫁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34章势力势力,就是势和力
《甲申天变》
作者:短头发
更新时间:2024-01-09 04:28:06
字数:2332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甲申天变 !

    赴死军急行军的速度,两天之内,可从镇江直抵南京

    可随军的百姓已达百万以上,父子相携老幼相伴,一天才不过走二十多里。

    百万人口随军辗转,虽已极力约束民众行进路线,整个人流依然有百里之长。

    赴死军不是没有携带万千百姓迁徙的经验,可这一次的一百多万老百姓随军前进,从镇江到南京的路途上满满挨挨都是黑压压的人群,从这头到那头都能把战马跑趴下了。

    仅仅是在赴死军撤离镇江之后第二天,清军就编木为筏沿江而下。在江中放了一炮,轰在距镇江城墙仅有四丈之处,镇江守备立刻弃城而逃。

    镇江江防重地,被视为江上长城的郑家水军船队不等清兵大举过江,立刻顺水东去,一直跑到了长江出海口……

    郑芝凤可不是史可法,保存实力远比守卫国土更加重要,谁还理会什么镇江不镇江的?

    一看郑芝凤跑的比漏网之鱼还快,镇江的老百姓们当时就炸了营。人家扬州还有个史可法呢,好歹也坚持了几天,可镇江有谁?

    在老百姓心中,赴死军这样的清军死敌都走了,镇江是半点指望都没有了,跑吧。跑着去追赶赴死军,要是能追得上,还有最后一线生机,要是追不上,就等着挨刀子吧。

    一时间,无论男女老幼,学着扬州的样子一把大火焚毁家当,立刻泉涌而出镇江。

    也不知道数以十万计的老百姓是怎么跑的,二十来个时辰就追上了赴死军,跑的肺叶子都要炸开,总算是赶上了赴死军这个保命全家的希望。

    “得亏我们跑地快呀。要不然……”镇江一带地老百姓大呼庆幸:“身边一有了赴死军。心里就踏实了。

    ”

    “你们跑地快?”扬州地老百姓立刻就露出鄙夷地神色。出言相讥:“你们就是肋生双翼还能有赴死军快?赴死军一日之间克仪真。飞兵奇袭新江口。这样地神速你们能赶地上?我们大伙儿为什么走地这么慢?还不是等你们?要不是忠诚伯是个心眼儿厚道地。故意压着大军等你们镇江人。现在我们早到了南京了。看你们还怎么追?”

    毋庸置疑。李四故意延缓大军地行进速度。确实有等待身后镇江百姓赶上来地意思。长江防线如此漫长。清军可以随意在任何一处渡江。就算郑家地水师能够守住镇江。也没有多大地实际意义。何况郑芝凤地全部心思就是保存实力。谁肯为弘光朝卖命?

    江北地扬州一丢。就剩下一条孤零零地长江。清军渡江已不可避免。

    多铎是干嘛来地?不就是为了平定江南?眼下已经到了长江边上。肯不渡江?别说是呆在江北整军备武。就是动作稍慢一点。多铎身后地满洲朝廷也不干。

    时间耽搁久了,江南就真成了划江而治,这和满清的基本战略完全相悖。多铎要是在这个关口说什么“大军疲惫”“折损甚重”的言语,肯定立刻就要走马换将。

    你多铎不行,后面争着抢着要平定江南的贝勒亲王有一大票,正巴不得多铎露怯呢。谁不知道江南肥膏之地?谁不想占了这平定伪明的天大功劳?扬州江锁都打开了,就是爬也得爬到南京去。

    “还是那个满清,还是哪个由极端自卑转为极端狂妄的满清,”对于清军过江,完全就是很多人的意料当中。李四反而更加期待清军的渡江行动呢。

    多铎真要是屯师江北按兵不动,损失最大的肯定是赴死军。

    扬州血战积攒起来的人望和民心会在时间的流失中消磨掉,而小朝廷方面在没有巨大压力的情况肯定还能维持。长江以南的各方势力都不会面临生死存亡的艰难选择,肯定依旧是散沙一盘。

    也只有在危急的关头,太子这面足以整合江南各方的大旗才能树立起来,赴死军才能进退自如充分发挥出内线作战的优势。

    “江南一战,多铎必败。”李四已经给清军下了评语。

    别看清军气势汹汹张牙舞爪的,其实早不复以前的精锐。说是二十万大军,可号称二十万是一回事,实打实的可战之兵又是一回事。满打满算清军也就十几万人,而且多是各地的新附军和奴兵,真正的主力也就是五个旗不足四万人马。在扬州一战就被史可法和赴死军打掉四成多,剩下的也就是一多半的样子。

    如今的战线已经拓展开来,比不得在扬州的全力一击。扬州已是一片废墟,直到今天大火还在燃烧呢,清军是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么漫长的战线把补给线拉长到了恐怖的地步,处处都是漏洞四面都在跑风。为了防止鲁南的义军骚扰,为了防止其与赴死军连成一片,多铎不得不把主力中最完整的那个蒙古旗放在扬州以北。不这么安排也不行,前脚一过江,后脚山东的豪格系人马再一放水,淮扬立刻就锁的死死,这种情况要是真的发生,多铎的大军就是瓮中之鳖,想跑也回不去了。

    “多铎手下的真正主力能有一万五千就顶破天了,所谓的二十万大军也就吓唬吓唬南京而已。”李四对即将的江南战役相当乐观。

    清军中已多是新附军,多铎已经是扬州碰了一回壁,只要再硬碰硬的干倒多铎一次,新附军就得好好考虑考虑到底应该跟着谁混了。

    “江南战局赴死军可以包打,”这样吹破天的大话也就李四敢说,说出来之后别人还得信的死死的。忠诚伯李四不无担心的表达出自己的忧虑:“所虑者唯有南京的京营和守备兵力而

    。

    镇江距离南京总共才多远?这已经眼看就要到南京了,赴死军的快马往来飞奔,城里头的情形几乎能同步掌握。

    魏无牙等人在南京闹的天翻地覆,太子也聚集起数万百姓士子相随,距离功德圆满不过只有最后的一步之遥。

    八十一难都趟过来了,这最后的一下子说什么都得闯过去。

    可争位夺嫡这种事情,历来就是血腥凶险,别说是和弘光这样的堂叔伯,就是亲如父子近如手足,也能砍的势如仇敌,恨不得把对方脑仁儿都拍出来。

    当听说太子在南京闹出这么大动静的时候,作为姐姐的长平公主早就坐立不宁,来来回回的走动,偏偏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太子弟弟终于奋起,还掀起这么大的风潮,只要再稍微有一点儿助力,立刻就能鱼跃飞腾而起,继承大明的这江南半壁。先皇临终嘱托也算是完成了一半儿,以后就是看着这个兄弟发愤图强厉兵秣马的收复北地光复大明故土了。

    紧张的是南京为马、阮老巢,弹指之间就可以调集数万人马,以血腥手段将太子卷起的风潮镇之压之。太子在南京无兵无将手无寸铁,如何应对?

    万一要是有什么不忍言之事,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先皇的遗愿再难完成。

    以长平公主之聪慧,自然晓得这风潮的源头和根本就是赴死军,要想把这个风潮推向极致,唯有按照忠诚伯李四的安排去做。

    “李家兄弟,我那太子侄子也上了这个风口口浪尖尖,我也看出来了,只要守备南京的兵力不进城,福王肯定敌不过太子。”这些夺嫡的事情,其实就和江湖上争地盘儿是一个道道儿,谁的拳头大谁的兄弟多,谁就有理。

    福王终究是盘踞南京的,手下人手众多不说,关键是马士英可以调动京营和各守备人马,光凭这一条,太子就是翻腾起再大的浪花也不管用。真到了大家把脸皮都撕下来的时候,提大军把你灭了,看你还怎么闹腾?

    “忠诚伯慧眼如炬,当知时下已是刻不容缓之急。”长平公主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尊卑上下,身段儿架势都放下来,蹲身一礼道:“先皇殉国之时,曾嘱以托国之重,皇后亦曾嘱以托孤之切。此时此刻,长平不敢说什么宣调之命,唯恳请忠诚伯尽起赴死壮士,飞兵入宁城,这定鼎首拥之功、重扶正统之德……”

    “殿下,你看我李四是那种贪图功酬之辈?”长平公主这个小姑娘年岁比娥子也差不多,人也聪慧的很,就是心计太重了些。一到事情上面,就提什么天家勋酬,好似这全天下的人们都应该给他们姓朱的卖命一样。

    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李四可不介意小小的打击她一下。

    “忠诚伯自然非是势力小人,要不然……”不是大开空头支票许诺种种一时也兑现不了的好处,就是拿崇祯夫妇临终的嘱托说事,这是长平公主的两大招数,李四忽然面色一变,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着急的泪花子在眼眶里头打转转儿。要不是还顾忌着公主的身份,只怕早就哇哇大哭起来。

    李四拱手向天,凛然说道:“我李四不顾一切辅助太子乃是敬大行皇帝身死社稷之壮,乃是……”

    “哈哈,李家兄弟的义气我最明白,莫说是大行皇帝,就是寻常家百姓如此相托,必然也是鼎力而为。说什么功酬不功酬的,平白辱了好汉子的真心。”唐王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着李四的心境,同时为长平公主打圆场:“她还是个女娃娃哩,又是身在深宫,知道个甚?李家兄弟有啥话冲着我说就是。”

    李四和唐王之间素来不论什么官职爵位,都是以江湖汉子的方式相处,李四道:“唐王说的好,李四也是唐突了公主,该罪,该罪……”

    以长平公主这么缜密的心思,如何能不知该何时下台?急忙道:“忠诚伯不必在意我的,若说大势大为,还需忠诚伯拿主意。”

    “好,”李四遥指南京:“那边到了什么时候二位心中都明白的很,咱就不多说了。太子身边有几百弟兄护着,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唯一的威胁就是南京的守备人马,这个时候说什么起赴死军大战南京,完全就是不着调……”

    长平公主一低头,无语。

    “鞑子眼看着就打过来,咱们自己先内讧了,还不是给多铎制造机会。就算赴死军盖过南京守备等一头,底下的老百姓会怎么说?”

    “长平少虑无谋,忠诚伯责备的是。”长平公主赶紧认错。

    李四所说在理的很呢:这个时候自己人先干起来,除了便宜鞑子,谁也落不下什么好去。

    “想来李家兄弟早就有所安排,该怎么干我听你的。”

    “一切听凭忠诚伯做主。”

    “二位,”李四笑眯眯的看着唐王和长平公主,以让人窒息的低沉声调说道:“二位都是金枝玉叶的龙子凤孙,有没有胆量随我去南京守备营中走一趟?”

    “有什么不敢的?守备营的一些兵痞还是我以前手下的小兄弟呢,我也想看看这些小王八蛋们出息了没有呢。”

    “无论火海刀山,长平万不敢辞。”

    李四转身高叫:“马步营听令!”

    南京北郊。

    燕子矶东,玄武之北,有一处叫做兴卫的。这里本不属于内卫所辖,因为外敌入寇在即,反而成了前敌指挥所在,都处都是内卫的人马。

    大明卫所分内外两种,

    京营和亲军都护府都属于内卫,北京的京营早就没有\)营已经是独此一家。

    南京守备司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京营和亲军都护府,按说这两个衙门都不是特别大,但是职权却高的吓人,人数也多的叫人咂舌。

    以亲军都护府为例,虽然名义上只有十二个卫,可这是皇帝贴身的部队,哪个卫不是超编?哪个士兵不是用最好的装备?当年令人闻之色变的锦衣卫就属于亲军都护府管辖,光是在编制的正式人员就有两万多……

    锦衣卫是裁撤了,可亲军都护府的编制依旧很大,再加上京营的人马,南京守备司纸面上的兵力就有十好几万。

    吃空额虚兵员都是众人心知肚明的惯例,南京守备当然也不会例外,顶着十几万大军的名头,底下到底有多少兵马谁也搞不清楚。

    “马大人,清军已然过江,今晨西边的江面都看到了鞑子的兵船,如何能这里的调动人马?”大太监韩赞周不同意马士英这么干。

    “城中乱党蜂拥,群贼毕哗……”一听说太子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马士英第一个念头就是调兵回去真(镇)压。后院都着火了,前院能不能挡住鞑子兵还在两可之间,可弘光要是被太子整垮了,一切权势都无从谈起,马士英能不着急?

    “据咱家所知,城中风潮多为太子所起,一些小民心怀国储,这才操切了些。”卢九德也是监军的大太监,风潮起前就得到消息了。

    无论是卢九德还是韩赞周,都是前朝人物。当年分督淮西淮北,也和贼军干过几场硬的,算是当时少有的鹰派人物。

    大行皇帝殉国之后,拥立福王二人也是有功。作为皇帝亲军的内卫自然不能由外臣完全统领,所以让二人监军,无论大小事宜,马士英都可以专行,前提是得到两位监军的同意。

    福王在称帝之前,还晓得做个有道明君的样子,称帝之后完全就是换了一个人,什么恢复北地什么再整河山,都忘的一干二净。

    弘光帝做的什么事情,没有人比宫中太监们更清楚。“喜渔幼女,癖好美童。酒为乐,宠好丹药……”这些作为怎么看不是个奋发图强的样子嘛。

    作为皇帝亲军的监军人物,自然是算是皇帝的心腹了。韩、卢二人也曾怮哭涕零的苦劝过,弘光帝也曾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子保证过,可二人一走,立刻就把那些保证扔到脑袋后头,以前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没有一点要改的意思。

    一来二去,失望的多了也就变成了绝望。

    “太子身负家仇国恨,会不会比弘光更好一点?”这样的念头二人都想过,也仅仅就是想想而已。

    直到这几天,朝中陆续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和二人接触,暗示太子之事。二人都没有任何答复,既不表示赞成,也没有任何发对。

    这已经足够了。

    没有人指望皇帝的亲军过来推翻皇帝,只要他们不闻不问的按兵不动就已经足够。

    所以马士英提出要调兵回去“平乱”的时候,二人都不同意。

    马士英何等样人,沾上毛比猴子都精明,一看二人的态度就明白了:“二位公公是不是早知今日之事?”

    “我等只知守土保国,其他一切皆是不知,亦不为。”

    两个监军都没有调动兵马的权限,马士英有权调兵却必须先取得二人的首肯,就是这么互相牵制着。

    正焦急的时候,李四就来了。

    “谁?”三人异口同声的询问报讯的亲兵:“李四?是哪个李四?”

    “赴死军李四。”

    日头底下叫李四的虽多,可能让三人齐齐色变的仅有一个而已。

    “他来做什么?”韩、卢二人以眼神互问,都从对方的神色间找到了答案:“夺权!李四是倚仗赴死军的威风来夺我南京兵备来了,这太子还没有成事呢,就如此的亟不可待**裸的想着要夺取兵权……”

    一听到太子的泰山之靠赴死军来了,马士英反而欣喜万分,斜着眼珠子看了看两位监军。

    那意思分明就是:“怎么样?我说太子不可靠吧。这还没有怎么样呢就想着收兵权了。真要是成了事情,还有你我等人的活路?”

    “多少军马,还有多少路程?”

    “仅百余骑,已在营外等候。”

    “好个李四,视我京营为何?”卢九德是出了名的好脾气,现在也怒了:“来人,列队,我倒要看看这个李四有没有胆量进来。”

    “卢督说的对。”马士英赶紧附和。

    ……

    京营的队伍不愧的皇帝亲兵,一个个盔明甲亮旗色光鲜,倒也有几分威风有几分整齐。

    大将军炮、佛郎机、碗口铳、兵一样摆的整整齐齐。后面就是一排排的枪兵、刀牌手、折冲手……

    一队快马如风一般席卷过来,为首的骑士高擎着一面日月血旗,旗色鲜艳如血,红的触目惊心,正泼剌剌的迎面而来。

    马蹄溅起营前的积水,仿佛面前的数千京营雄卒如无物一般。

    赴死军将士转战何止千里,什么样的血火没有见过?几十万鞑子的尸山血海中都能杀个通透,眼前的这些金贵兵丁还能在赴死军面前拔了头轴?

    全天下谁不知道赴死军是第一强兵?这个名头可不是用华丽的装备堆砌起来,而是实实在在杀出来的。

    手中的这面战旗谁不认识?放到哪里也能敌人落胆。

    就是这面日月血

    多少壮士英雄的鲜血浸染才有今日这般鲜艳?

    这可是赴死军所有将士的骄傲。

    持旗的骑兵也是有心卖弄,把战马提到最高速,旗面完全展开,吃饱了风就好像是一面铁旗一般。

    飞驰的战马冲刺之下,骑兵单手持旗,直冲到营门处,一勒坐骑,战马人立而起。

    旗手纵身跃下,一把将旗定住,晴天霹雳般吼了一嗓子:“赴死军指挥使,忠诚伯李四,到——”

    后头百十骑瞬间即至,在日月血旗处齐齐下马,簇拥着李四过来。

    赴死军李四的名头早已响遍天下,弟兄们早就想见识见识这位传奇人物。

    走的近了,才发现李四并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凶神,更非如传闻那样“身高九尺,膀阔五围”“豹头环眼,虬髯如铁”。而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年轻人,甚至还不如他身边的那些手下更雄壮一些,属于那种扔人堆儿里就找不着的人物。

    这么年轻,又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他怎么就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他怎么就能让天下英雄敬仰?

    据说这位李四李大英雄亲手砍下过皇太极的脑壳而,在北京的百万贼军当中如履平川!前不久在扬州的时候,还在鞑子的二十万大军当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多铎那杀人魔王一听到李四这俩字儿,都吓的睡不着觉……

    不象呐!

    京营的士卒都纳着闷儿呢,怎么看这个年轻人也不象是传说中的大英雄呀!

    看着这些在当时堪称华丽的军队战的整整齐齐,就是对兵事一无所知的长平公主也看的微微摇头。

    这些兵一看就是经过仔细挑选的,连个头高矮都很一致。虽然精神还算不错,也一个个挺胸腆肚的站个整整齐齐,可终究如木偶傀儡一般,少了一些东西。

    看赴死军看的久了,长平公主自然明白这些京营士卒缺少的是什么。

    他们缺少赴死军那种百战余生的腾腾杀气,也没有赴死军那种让人不敢近视的剽悍无畏。

    “中看不中用。”到了血肉横飞战场上,不知道这些士卒会不会被嗷嗷怪叫着从过来的清兵吓的尿裤子。

    两百刀兵刷的抽出战刀,互相击打,在李四等人脑瓜子顶上架起,形成一道刀林。

    这么样的幺蛾子一闹出来,李四憋了半天才没有笑出来:敢情还有人搞这一套呢?

    近前的军官大吼:“来者报门而入?”

    侧后的唐王看了这个军官一眼,笑嘻嘻的上前拍肩膀头子:“我说怎么看着这么眼熟,这不是那谁么……”,唐王以手加额,极力回忆,终于想起来印象中的这个军官:“许庆生,想起来了,你就是许庆生,当年还跟着我打过闯贼呢。你小子,也算是出息了,现在是什么官职?”

    “唐王爷爷,您老还记的俺,嘿嘿,先给您老问个安好。”军官许庆生笑嘻嘻的和唐王套上了:“小人现在是个镇抚的职位……”

    “从五品呐,不低了,当年你小子还吃不上饭呢,饿的象只猴子。”唐王大笑着问道:“你不是还有个弟弟么?出息了没有?”

    “托唐王爷爷的福,我弟弟许二生刚刚升的试百户……”

    “二生那小子我看比你可有出息,怎么才是个从六品的小官儿?芝麻绿豆一般。”唐王大大咧咧的拍着胸脯子:“一会儿我给你们当官儿的念叨念叨,都是我手底下出来的弟兄,就算升不上指挥、卫同,做个千户还是可以的嘛,将就一点也得弄个副千户当当。你们一堆出来的还有谁呢?一会儿给我拟个名单出来,我让你们当官儿的重用一下……”

    “谢唐王爷爷,不过今儿是要您报门的,您看看能不能委屈一下……”

    “我拿大耳刮子抽你个小王八蛋,让我报门?除了当今的皇帝谁敢应我的门?老子就是去元晖殿、慈禧宫都不必报门,赶紧给我滚的远远儿的……”唐王在营门外就开始大嚷,把市井耍光棍儿的那一套演绎的淋漓尽致:“里头坐着的是哪个不懂事的?让我报门?好,我报了,你们好好给我听着,我看他娘谁敢应一声……”

    唐王拉足了架势,扯开了嗓门子就吼:“大明敕封,大行烈皇帝的哥哥,当今万岁的兄弟……”

    要是以马士英的身份,又是在军中,还勉强敢应一声,也不算太违制。可两位监军都是宫里头的宦官,最讲究是上下尊卑,这都把天启、崇祯都搬出来了,再不说话,先皇的先皇的先皇万历肯定也要弄出来,到时候就是现在的万岁爷弘光帝也应不起这样的报门,赶紧撩着袍子出来:“真不知是唐王千岁呐……”

    “我这一辈子还没有报过门呢,让你们给我来个下马威。我说是谁吃了狗胆子,原来是你们俩老杀才。估计你们还不知道我是谁吧,回去坐稳当喽,听我把门子报完。”既然光棍儿都耍出去了,肯定要耍的再地道一些:“我他娘看看你们怎么应,你们要是应不了别怪爷爷下手抽人……”

    “唐王您也是带过兵的,下头的这些军痞兵棍是怎么个德行您还能不知道?都是这些该挨棍子的家伙不认人……”卢九德一使眼色,手下的兵丁早撤了刀林刀阵,赶紧着往上贴笑脸:“来,来,唐王爷进账说话……”

    “爷是屁,”唐王把李四一拉:“这位才是真正的爷,赴死军李四你们听说过没有?”

    “听说过,听说过。”

    “听说过还报个屁的门。”

    唐王在前,李四和长平公主在后,一

    进到军帐里头。

    “哎呦,这是哪位爷呀,坐的这么整齐?”唐王虽然没有见过马士英,可眼下的情形谁还能想不出来是他?

    “唐王,我乃东阁学士兼左都……”马士英起身,不卑不亢的自我介绍。

    “哎呦呦,失敬了失敬了,原来是江南头一号的大财主,啧啧,有钱人呐……”马士英是何等精明,自然听出唐王是在讽刺他卖官敛财之事,可时下如何发作?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不尴不尬的僵在那里。

    “来,来,大侄女,我给你引荐引荐,这位就是江南第一富贵之人,马士英是也,”唐王拉过长平公主十分肃穆的说道:“以后你要是缺个脂粉钱什么的,就找马大人,准错不了。”

    长平公主当然不会如唐王这般耍青杆子,微微蹲身规规矩矩的行礼:“大明长公主见过马阁部……”

    马士英虽是权势滔天,可长平公主的身份他也得还以君臣之礼不是?

    笑嘻嘻的看着马士英和长平公主互相行礼完毕,唐王拉过一把椅子自管自的坐了:“行了,行了,都是自己人,这么客套起来还有完没有完了?说点正儿事吧。”

    有两位宗室在这里震着,马、韩、卢三人确实尴尬,就等着说正事呢。马士英敢紧接过话茬儿:“我素知赴死军敢战之名,可赴死军不在沿江抵御清兵?到我南京防营所为者何?”

    到了正经的大事情上,也只能由李四出场应答:“无他,唯商议御敌之策。”

    “你赴死军若真有心为国杀敌,自去抵御清兵,我等必不加阻!”马士英说的大义凛然着呢。

    你要杀鞑子尽管去杀好了,也没有谁拦着你,干嘛跑到这里来?

    “我赴死军为国家为民族厮杀的还少了?是不是为国杀敌全天下的都看着,马大人没有看到?”李四以高昂的姿态说道:“若不是朝廷里奸侫当道,又怎会丢了江北淮扬?”

    “圣君临朝,百官效力,你倒是给我说说,何来奸佞?”一说起这个,马士英的脸色就很不好看。

    韩、卢两位监军更关心赴死军的安排,只要赴死军不是为了夺取这里的军权,只要是真心的杀鞑子,奸佞不奸佞的大可以以后再说:“李指……李四,你到是说说,你们赴死军准备如何御敌?”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你赴死军的指挥使是谁封的?有没有虎符印信?你这指挥使的名头来路都不怎么正,要想着趁太子的风潮夺取军权,那是没门儿。

    “赴死一军,惟愿疆场杀敌,不论其他。如今清兵已然渡江,兵锋直指宁城。为宁城计,赴死军愿再度赴死。”李四先把好听的大话说完,这才说道实际点儿的东西:“我也知道诸位是恐我掺和京营兵备之事,我好教诸位知道,我赴死军绝无染指宁城之意。”

    无论是马士英还是韩、卢二人,都不可能被李四这么几句空口白话就给说的信服了。

    李四大作慷慨之态:“为军者,当心系国家民族,大敌当前唯有一力死战。只要京营兵备一意御敌,我赴死一军可包打清兵,南京十万军马只要守住各处城门即可。”

    打仗的事儿交给我,你们守住城门就行,够便宜了吧?

    “赞!”卢九德最先表示赞同。

    城门都在我们手中,也不怕你赴死军来歪的,韩赞周仔细咂摸了其中的含义之后,也表示同意:“可。”

    “既然应运,我李四也要把丑话说在前头,太子在城内如何,我赴死军绝不掺和,也希望京营兵备行军人之举,否则……嘿嘿,我李四手黑的很,什么事情也是做的出来……”

    卢九德也是个有血性的,针锋相对的说道:“我听说过赴死军的战力,也听说过你李四的手段,不过咱家还不怕你的威胁。太子如何那是太子的事情,我既为监军,只有督师向前,断无回顾之理。”

    “我等只问兵事,不论其他。”

    “好!如此甚好,;李四告辞。”李四一拱手,从帐中出来。

    唐王和长平公主紧随其后。

    来到门口,唐王拍着许庆生的肩膀说道:“你小子,也就这点出息,好好干吧。”

    片刻之家,李四等人飞身上马。

    卢九德等人这才看清楚,长平公主正让人把自己捆绑在马鞍子上。

    想来这位公主是不怎么会骑马的,可为了城里头的太子兄弟,就这么骑马跑了过来。

    马士英刚要说点什么,韩赞周已是摇头:“城里的事情我们管不了,真要是硬插手,局面定不可收拾……”

    “忠诚伯,你说那些的人可信么?”长平公主还是不放心。

    事关太子安危,兹事体大,怎么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语?

    “不可信,”李四很直接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没有实力作为保证,就是可信我也不敢相信。”

    “那太子……”长平公主是真急了,这都不可信了,还有什么好指望的?

    “就算是那些王八蛋的话不可信,可他们要想为难太子,也得先想想如今的局势和这么做的后果。我看呐,京营很可能会两不相帮,既不会帮助福王也不会倒向太子。”唐王在马上哈哈大笑:“我以为李家兄弟要以力破局呢,原来是用势不用力。”

    “那是因为我的力量还不够。”李四在心里回答唐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