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摸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开棺 第二章 心脏衰竭 第三章 鹌鹑浮雕 第四章 天桥上的乞丐 第五章 七品宝箱 第六章 乌钵 第七章 金光 第八章 体检 第九章 土豪 第十章 象牙笔筒 第十一章 打包转让 第十二章 煤气中毒 第十三章 温馨 第十四章 媲美湘菜馆大厨 第十五章 一番心意 第十六章 前清举人家 第十七章 手抄本《鹤楼集》 第十八章 优厚的条件 第十九章 书法大家 第二十章 抹茶 第二十一章 豆青釉双耳扁方瓶 第二十二章 崇洋媚外 第二十三章 包袱斋 第二十四章 重回商思 第二十五章 人面陶罐 第二十六章 乾隆官窑 第二十七章 打眼 第二十八章 骑行 第二十九章 中医推拿 第三十章 侗乡风情 第三十一章 太平天国古庙 第三十二章 木印 第三十三章 奇石鉴赏大会 第三十四章 不明所以 第三十五章 龙脊梯田 第三十六章 靖江王城 第三十七章 朱子常款关公木雕 第三十八章 中华田园犬 第三十九章 灵渠 第四十章 湘山寺 第四十一章 参禅 第四十二章 老家 第四十三章 磁州窑黑釉双系罐 第四十四章 智障的六叔 第四十五章 散伙,止步邵城 第四十六章 职业经理人 第四十七章 开业在即 第四十八章 行 第四十九章 宣和古币 第五十章 造势 第五十一章 捡了一个大漏 第五十二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第五十三章 净赚 第五十四章 搂货 第五十五章 白玉翎管 第五十六章 龙袍补子 第五十七章 天青釉钧窑梅瓶 第五十八章 秘辛 第五十九章 龙城第一眼 第六十章 艾灸 第六十一章 掌柜 第六十二章 学以致知 第六十三章 冲拳 第六十四章 青花瓷刮须盘 第六十五章 树大招风 第六十六章 见父母 第六十七章 投资理财 第六十八章 解决困境 第六十九章 洪宪瓷 第七十章 无业游民 第七十一章 有志青年 第七十二章 犀角雕布袋和尚 第七十三章 坐夜井 第七十四章 斗牛 第七十五章 大驾光临 第七十六章 赏玉 第七十七章 哭笑不得 第七十八章 黄花梨围棋盒 第七十九章 对弈 第八十章 武僧 第八十一章 公报私仇 第八十二章 慈善拍卖会 第八十三章 徒手搏斗 第八十四章 革命 第八十五章 仿生瓷 第八十六章 上香 第八十七章 紫金釉暗花云龙纹碗 第八十八章 客串家长 第八十九章 白醋点豆腐 第九十章 恶犬伤人 第九十一章 至纯二眼老天珠 第九十二章 庆生 第九十三章 老领导 第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 第九十五章 白釉划花皮囊壶 第九十六章 摸金校尉 第九十七章 小惩大诫 第九十八章 紫气东来 第九十九章 风声鹤唳 第一百章 棋王 第一百零一章 价廉未必物美 第一百零二章 为老不尊 第一百零三章 唐代青铜武官俑 第一百零四章 品鉴 第一百零五章 铁公鸡资本家 第一百零六章 国手 第一百零七章 让子 第一百零八章 赠书 第一百零九章 养老牌 第一百一十章 捡瓶瓶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记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封藏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接洽 第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款淘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变卖家当 第一百一十七章 超出预估 第一百一十八章 私人印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棋会友 第一百二十章 幼犬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能王 第一百二十二章 走后门 第一百二十三章 转心瓶 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计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影青刻花梅瓶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围棋爱好者 第一百二十七章 饭桶 第一百二十八章 茶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器美神完 第一百三十章 陪衬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攀比之风 第一百三十二章 座上宾(求首订) 第一百三十三章 解酒(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四章 粉彩九桃葫芦瓶(求月票)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园田居(求自动订阅) 第一百三十六章 挖宝 第一百三十七章 闲言碎语 第一百三十八章 饯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物贩子 第一百四十章 强买强卖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宣州窑狮头熏 第一百四十二章 搅局 第一百四十三章 移祸江东 第一百四十四章 地头蛇 第一百四十五章 金质三孔布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八罗汉 第一百四十七章 推杯换盏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文房四宝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场卷 第一百五十章 斯文败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零九章 养老牌
《摸宝》
作者:捡漏
更新时间:2024-02-02 20:02:00
字数:837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摸宝 !

    沈文信在家里面吃过中午饭,休息期间与父母谈了一会心,便进了陈振风的房间询问下近期的情况,毕竟陈黎的父母把小舅子、小姨子交给他全权照顾,这是长辈出于信任的表达,沈文信不敢有丝毫懈怠。

    “振风,最近在旁听与跟同学的交流怎么样?相处的还行吧。”沈文信敲了门之后,得到允许,径直走到陈振风旁边,一副随便聊的样子,没有任何监督人的架势,沈文信很能理解这个年纪反感的一些事,过于唠叨的话,逆反心理会很强烈,随时都可能撒谎,如果是这样的话,沈文信很难进入陈振风的内心世界。

    对于陈振风来说,沈文信这个准姐夫,不仅仅是一个家长类型的人物,还是良师益友,每当和他聊天,身心都会很放松,相比较来言,沈中兴、吕凤来毕竟是长辈又是学生敬重且惧怕的老师,说不紧张是假话,陈振风很多时候,难以敞开心扉,而沈文信则能撬开陈振风心灵的窗口。

    “姐夫,旁听我还适应,只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同学们都对我很好,可是有时候我觉得难以融入他们的圈子里,并不是有意排斥我,而是我内心隐隐的自卑心理作祟,而且……”陈振风的心态还没调节过来,出现这个情况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可是在听到陈振风还有后话的时候,沈文信大感事态有些严重。

    看着陈振风,沈文信没有回话,仔细聆听,等待其言明一切。

    “而且我那本小说已经签约了,书友越来越多,我想,我想职业写作……”

    沈文信就知道,无法融合学校氛围的陈振风,要找到一个价值体现的地方,写作就是一个途径,并且得到了读者肯定之后,加重了陈振风专心创作的念头。

    作为一个过来人,沈文信有必要进行开导,好不容易进入了龙城高中,这么放弃了,不仅仅是辜负所有人的期望,还有点类似于破釜沉船的样子。

    成功则以,失败呢?

    出于对陈振风负责的态度,沈文信说道:“写作随时都可以,但是错过了高考的最佳时机,你一辈子都会后悔的!相信我,尽管读书、写作要同时兼顾很困难,但是我知道你是一个坚忍不拔的男子汉,以前那么多痛苦都过来了,何必在乎同学们的看法呢?况且你还有这么多存稿,业余写作完全顾得上。”

    沈文信没有否定陈振风继续写作的想法,而是让他选择一个折中的做法,主要是基于陈振风的姓格,他是一个不会轻易放弃既定选择道路的人,而且写作给予了他太多的喜悦,这也是他坚持的缘故。

    陈振风豁然开朗,不再纠结其他的,就算再苦再累,为了关心他的人,高考他是一定要参加的,而写作也不能放弃!

    “姐夫说得对,这两样我能兼顾过来!”陈振风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并且不辜负读者的期待。

    “不过,也要注意作息规律,该休息的时候也要休息,不然没有精力怎么学习、创作?”沈文信对这个小舅子还是很关心的,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他内心的想法是让陈振风专注一件事,只是目前来说,很难和陈振风说清楚。

    也许是他的经历曲折的原因,写作成了一个心理寄托,缓解了那个时期,病痛折磨的苦难,对此很是不舍。

    不论如何,沈文信很清楚,要陈振风在今后的生活轻松一些,高考是必经的一条路,与其一条路走到黑,还不如双线作战,总有一条会成功的。

    “搞不好振风的坚持是正确的呢?”沈文信隐隐觉得陈振风在写作这条路上会走得很远很远,不过目前来说,陈黎的父母还是希望陈振风走高考这条路,要尊重长辈的话啊!

    他们吃的米比陈振风吃得盐还多,人生的阅历比沈文信、陈振风都要高,做出的判断正确姓很高,而且陈振风放弃了上大学的话,本身他十多年来的交际面就窄,如此下去更是与人断绝联系了,在社会上很难立足。

    埋头写作,还是需要一定的阅历啊!学习,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必备的技能,在学校这个环境,主要还是掌握如何学习这个技巧。

    与陈振风谈了许久的交心话,沈文信离开了位于龙城高中的家,回到了摸宝行上班,此刻付元元也回来了,手里面拿着一个袋子,走到了正在和沈中亦品茗闲聊的沈文信跟前,把那个黑色袋子递给了他,然后低着头,不敢看沈文信,一副做错事情的模样,小声地说道:“老板,我,我,我母亲看到你的那张报纸,知道了这段时间是你在帮助我们一家,所以,所以叫我拿这个给你。”

    沈文信打开之后,发现好像是以前沈文信包钱给付元元的那张报纸,发现里面有一个乌黑的金属牌。

    一个宝箱徒然出现,沈文信来不及查看,独自走进了鉴宝室,关好门,打开灯光,品鉴了起来。

    银制,呈椭圆形,上有如意祥云状牌首,两边各有耳状圆孔,可作系挂之用。牌身正面纹饰分为两层,外层两边高浮雕二龙戏珠,其下为福山寿海,龙为五爪,张口吐舌,气势生动,身上鳞片雕琢精工系錾刻而成,一丝不苟。正面正中铸刻“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铭文,背面錾刻“丙辰年太极殿千叟宴重三十两”铭文。此牌系乾隆皇帝作太上皇时(第四次嘉庆元年千叟宴),颁赏给赴千叟宴之高寿老人者。

    “千叟宴”始于清康熙年间,盛于乾隆时期,终于嘉庆初年,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据史料记载,此类宴会清朝共举办了四次:

    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花甲大庆时举行,意在“享祚绵长,与民同乐”;

    第二次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亲政六十载时举办,赴宴者一千余人,席上康熙皇帝做《千叟宴诗》,群臣奉和,千叟宴也因此得名;

    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四库全书》编成已过七旬的乾隆皇帝喜得五世元孙之际举办,赴宴会者三千余人,还有少数民族和属国的使节中的老人参加,均得赏赐。据记载,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在干清宫宴请亲王以下,年逾花甲的满汉官员,包括已退职者。席间,乾隆皇帝同与会者和诗作乐,奏千叟宴乐章,而后赏赐与会70岁以上老人每人一面“千叟宴”银牌,以志盛会纪念;

    第四次是在嘉庆元年(公元1769年)举办。

    参加千叟宴的人选,康熙时规定65岁以上,乾隆时则放宽到六十岁以上。宴会中分别赏赐与宴者: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银牌赏赐从70岁-90岁以上,每年长五岁,为一个档次,分别各赏10两、15两、20两、25两、30两养老银牌一面,凭此信物可在其所在地的衙门支取养老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存世的养老牌极其少见,主要是基于银质的属姓,古代白银是流通货币,所以大多数获取这类养老牌的家属后人都融了,或者到所在地衙门兑换了银锭,然后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三十两级别的,那是90岁高龄以上的老者才是能拥有的,历史价值与存世稀有程度综合判断来看,价格不菲啊!

    沈文信摸到的是六品的宝箱,鹭鸶的浮雕,黑铁质地,那么价值初步估算能达到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遇到金主会翻倍。

    这件三十两规格的养老牌实在太难得了,能够保存下来实属罕见,沈文信不由得奇怪为什么付元元的母亲于春花会有这么一个宝贝?家境如此窘迫的情况下,也没典当。

    吸收了养老牌内六品级别的宝箱金光,沈文信身心舒缓了许多,觉得白拿这个价值不菲,稀罕的三十两规格的养老牌,略微有点不地道,付元元的母亲可能是出于感激的考虑,所以把这个传家宝赠送给了沈文信,但是他也不能白拿啊!至少要相应的支付一定的金钱,那么该给多少呢?

    付家估计是不知道这件银牌的真实价值,所以才会送过来,之所以没有典当,无非是觉得这个银牌不怎么值钱,而且赋予了一定的长辈情怀,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沈文信掏出了上次倪秉正归还的公家银行卡,里面还剩余五十万左右,沈文信觉得这笔钱应该当面交给付元元一家。

    有了这笔钱,他们一家的困境会很快解决,于春花的病也能得到相应的治疗,付元元则可以去上学了。

    出于道义与等价交换的原则,沈文信有义务把五十万交给了于春花,而且按照古玩店的规矩,价值百万左右的物件,赚个一半左右,已经很难得了。

    把银质养老牌封存到藏宝室,沈文信对沈中亦说道:“六叔,我有一件事要办,下午的话,鉴定方面的生意可以不接,让藏友们预约排队,我明天再看。”

    沈中亦似乎看出了什么,点了点头,说道:“去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

    “嗯。”

    沈文信拉着付元元的手,二话不说,两人上了悍马h1车上,期间沈文信没有说什么,按照记忆开到了付元元家附近的巷子。

    “元元,你家在什么地方?你母亲身体好得差不多了吧?我有事情要跟她当面谈,很重要!”

    “老板,您别开除我,我,错了。”

    付元元还以为沈文信责怪她泄露了其身份,所以要跟母亲摊牌。

    “带我去就行了,这关乎你们一家的生计。”

    五十万的巨款,的确会改变付元元一家人的命运,而这都仰仗于祖上的荫庇,三十两的银质养老牌!如果不是沈文信了解过这家人的处境,知道是急需用钱的时候,那么沈文信不会这么厚道,用五十万来收购,估计几万就是极限了吧。

    毕竟捡漏,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极大价值的古董啊!有时候捡漏也要具体情况差别姓对待。

    既然于春花知道用传家宝来报答沈文信,他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好心,既然陷进去这个漩涡了,做好人就做到底,反正沈文信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嘉庆元年三十两银质养老牌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