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摸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开棺 第二章 心脏衰竭 第三章 鹌鹑浮雕 第四章 天桥上的乞丐 第五章 七品宝箱 第六章 乌钵 第七章 金光 第八章 体检 第九章 土豪 第十章 象牙笔筒 第十一章 打包转让 第十二章 煤气中毒 第十三章 温馨 第十四章 媲美湘菜馆大厨 第十五章 一番心意 第十六章 前清举人家 第十七章 手抄本《鹤楼集》 第十八章 优厚的条件 第十九章 书法大家 第二十章 抹茶 第二十一章 豆青釉双耳扁方瓶 第二十二章 崇洋媚外 第二十三章 包袱斋 第二十四章 重回商思 第二十五章 人面陶罐 第二十六章 乾隆官窑 第二十七章 打眼 第二十八章 骑行 第二十九章 中医推拿 第三十章 侗乡风情 第三十一章 太平天国古庙 第三十二章 木印 第三十三章 奇石鉴赏大会 第三十四章 不明所以 第三十五章 龙脊梯田 第三十六章 靖江王城 第三十七章 朱子常款关公木雕 第三十八章 中华田园犬 第三十九章 灵渠 第四十章 湘山寺 第四十一章 参禅 第四十二章 老家 第四十三章 磁州窑黑釉双系罐 第四十四章 智障的六叔 第四十五章 散伙,止步邵城 第四十六章 职业经理人 第四十七章 开业在即 第四十八章 行 第四十九章 宣和古币 第五十章 造势 第五十一章 捡了一个大漏 第五十二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第五十三章 净赚 第五十四章 搂货 第五十五章 白玉翎管 第五十六章 龙袍补子 第五十七章 天青釉钧窑梅瓶 第五十八章 秘辛 第五十九章 龙城第一眼 第六十章 艾灸 第六十一章 掌柜 第六十二章 学以致知 第六十三章 冲拳 第六十四章 青花瓷刮须盘 第六十五章 树大招风 第六十六章 见父母 第六十七章 投资理财 第六十八章 解决困境 第六十九章 洪宪瓷 第七十章 无业游民 第七十一章 有志青年 第七十二章 犀角雕布袋和尚 第七十三章 坐夜井 第七十四章 斗牛 第七十五章 大驾光临 第七十六章 赏玉 第七十七章 哭笑不得 第七十八章 黄花梨围棋盒 第七十九章 对弈 第八十章 武僧 第八十一章 公报私仇 第八十二章 慈善拍卖会 第八十三章 徒手搏斗 第八十四章 革命 第八十五章 仿生瓷 第八十六章 上香 第八十七章 紫金釉暗花云龙纹碗 第八十八章 客串家长 第八十九章 白醋点豆腐 第九十章 恶犬伤人 第九十一章 至纯二眼老天珠 第九十二章 庆生 第九十三章 老领导 第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 第九十五章 白釉划花皮囊壶 第九十六章 摸金校尉 第九十七章 小惩大诫 第九十八章 紫气东来 第九十九章 风声鹤唳 第一百章 棋王 第一百零一章 价廉未必物美 第一百零二章 为老不尊 第一百零三章 唐代青铜武官俑 第一百零四章 品鉴 第一百零五章 铁公鸡资本家 第一百零六章 国手 第一百零七章 让子 第一百零八章 赠书 第一百零九章 养老牌 第一百一十章 捡瓶瓶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记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封藏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接洽 第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款淘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变卖家当 第一百一十七章 超出预估 第一百一十八章 私人印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棋会友 第一百二十章 幼犬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能王 第一百二十二章 走后门 第一百二十三章 转心瓶 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计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影青刻花梅瓶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围棋爱好者 第一百二十七章 饭桶 第一百二十八章 茶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器美神完 第一百三十章 陪衬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攀比之风 第一百三十二章 座上宾(求首订) 第一百三十三章 解酒(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四章 粉彩九桃葫芦瓶(求月票)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园田居(求自动订阅) 第一百三十六章 挖宝 第一百三十七章 闲言碎语 第一百三十八章 饯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物贩子 第一百四十章 强买强卖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宣州窑狮头熏 第一百四十二章 搅局 第一百四十三章 移祸江东 第一百四十四章 地头蛇 第一百四十五章 金质三孔布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八罗汉 第一百四十七章 推杯换盏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文房四宝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场卷 第一百五十章 斯文败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八章 骑行
《摸宝》
作者:捡漏
更新时间:2024-02-02 20:00:33
字数:765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摸宝 !

    回到了家中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父母刚好督导学生晚自习下课回家,吕凤来见沈文信风尘仆仆的样子,去商思县的时间并不久,就匆匆赶回来了,还以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急忙关切地问道:“文信,我看你的脸色不是很好,难道在商思县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

    沈中兴注意到了儿子手里拿着的手提包,似乎挺有分量的,便顺手拿了过来,问道:“你怎么去一趟商思,还带了这么多东西啊?里面是什么?”

    毕竟沈文信已经长大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懂得什么叫做尊重,所以故此有这么一问。

    “妈,没什么,只是在商思县遇到了些闹心的事,等下我给你们说说,爸,这是我淘到的宝贝,先让我缓一缓,再会详细述说。”沈文信以前什么烦心事,如果有时间的话,必定会跟父母一起商量,在这么多年的生活中,每次父母都会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而不是命令式的语气,这让沈文信更倾向于跟父母或者好朋友倾述,闷在心里面,会憋出病的,且不利于今后的工作、生活。

    随后沈文信拿出了人面陶罐让父亲把玩,自己则倒了一杯水,慢慢述说这一天的经历,从登门拜访赵大海,彼此的兄弟情谊,让父母赞叹不已,话锋一转,沈文信开始以旁观者的角度,或者说用小说的艺术形式来讲述与老者之间关于“鱼篓”的故事。

    颇具传奇色彩,当然在两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这类的加工,还是挺吃香的,沈文信的口才也得以开发,更利于今后的捡漏大业中忽悠人的本事。

    沈文信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深入,得以释放,心境提高了不少,捡漏的故事结束了,不可避免的要说跟打眼相关的事宜,也就是与何茂民之间的冲突。

    “这个老家伙,一点都不懂分寸,居然如此不识好歹,文信,你做得对,不论别人这么看,做妈的一定支持你。”吕凤来的与生俱来的母爱光辉,听到何茂民这么对待沈文信,不禁火冒三丈,起先死不承认错误不说,到了后面终于认识到了将军罐是赝品,还用这么冷谈的态度,实在让人费解。

    老女人无法理解老男人的内心想法,但是与何茂民相差不大的沈中兴,却道出了何茂民反应异常的主要原因。

    “文信啊,你做事还是不够老道,这也不能怪你,毕竟还年轻嘛,何茂民之所以这样,无非是面子上过不去而已,我相信等他冷静之后,一定能想清楚的,你就放宽心吧,其实你也有做得不对的事,干嘛说那句‘要正确看待打眼这件事’啊!”沈中兴不愧是高三重点班的班主任,思想工作上的确有一套。

    沈文信认真思索了一阵,点了点头说道:“爸,您说得对,在这方面我做得有欠妥当的地方。”

    之后,父母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沈中兴一脸兴奋,捧着人面陶罐,全然忘记了一天的疲累,说道:“你还别说,如果让我看到这么诡异的人面陶罐,也许还会暗骂晦气呢!文信,这个陶罐有什么来历啊?”

    沈中兴对于这个还不是很在行,毕竟对收藏只是兴趣爱好而已,接触的藏品有限,根本没见过类似的陶罐。

    人脸纹饰在古代属于比较高级的一种,连沈中兴都觉得看了眼就有点受不了,产生了恐惧甚至心生敬畏之心,古人更不可能做实用器了,那个时期铜是货币,仿造青铜器具的形制,做出陶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人面陶罐应运而生。

    不出意外的话,人面陶罐应该是祭祀礼仪器具。

    “汉代,商思县本地百越民族生存的器具,我估计是明器,也就是陪葬用的,不出错的话也许是祭祀用具,历史价值还是挺高的。”

    “文信,你真是让我太惊讶了,现在家里面得宝贝越来越多的,对我这方面的兴趣实在是一种乐趣……”沈中兴闲暇的时候,会把沈文信这段时间淘回来的宝贝,仔细研究一阵,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当然他也知道这是沈文信打响“摸宝行”名气的宝贝,所以并没有邀请藏友来鉴赏,毕竟不是自己的,没有支配权啊!

    “以后会越来越多的,这一点我坚信,对了,爸、妈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你们商量。”沈文信的表情很凝重,使得还在兴奋劲头的沈中兴哑火了,两人端坐在沙发上,静静地聆听他的话语。

    沈文信有一点不同于别的同龄人,那就是喜欢和父母交流,可能是因为教育的原因,一家人并不似其他的家庭一样,成员之间有诸多的隔阂。

    除了在叛逆期鲜少和父母交流外,基本上都会和他们有商有量,作为沈文信一辈子的老师,尽管在许多方面因为工作的原因,照顾不到位,但是大的教育方针、方略上不会出错。

    做人的基本道理,沈中兴、吕凤来一直作为教育沈文信的重点来抓。

    “我打算骑行,花一个多月的时间,从龙城沿着公路骑到燕京。”

    龙城在华夏的西南,处在“大公鸡”的尾部,而燕京则在心脏的部位,两个地方的差距,仅仅以驾车来算的话,有2119公里,当然沈文信的骑行走得肯定不是高速路之类的,这方面的话,也会导致路程比实际来得更远。

    笼统点得话,单纯骑着自行车,起码有三千公里不止。

    沿途的困难重重,对于沈文信这个除了大学出过远门,几乎没怎么出自治区的年轻人来说,这的确算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沈中兴并没有直接反驳沈文信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是反问道:“你是一时兴起,还是做了一番准备的?”

    “这个想法在大学的时候就有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这次的话,因为古玩店的建设需要个把月,期间正好有空闲,其次,我觉得既然要做古董生意,多开开眼界是必须的。”

    吕凤来担忧的是沈文信的身体,不久前还躺在医院里面,重病垂危,到现在吕凤来还心有余悸。

    “文信,你的身体太弱了,如果你要旅游,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啊,比如汽车、火车、飞机,什么都成,自行车有点考验人的体质,反正那辆q5,你父亲也不经常开,那你就拿去自驾游吧。”奥迪q5是沈文信赠送给父亲最贵重的礼物,表达了一片孝心,母亲的提议是好的,但是他知道乘坐汽车会丧失掉这次行程的根本意义,选择自行车是有他的考量的。

    沈中兴也这么建议道:“文信,听你母亲的,开我那辆奥迪q5去吧,你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遇到什么事情都没一个庇护,况且你的身体可能还承受不了这么高强度、持续的运动。”

    父母的顾虑,也有他们自身的人生历练在里面,这三千多公里,如果只是采取骑自行车的话,那么不仅耗费的时间会长达四五十天之久,期间遇险的可能姓极大,略显瘦弱,且手无缚鸡之力的沈文信,要独自骑行,做父母的那里会放心。

    而沈文信如此坚决,是有一个依仗的,那就是金光!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生剧烈的运动会刺激金光的吸收,从而增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尽管此刻的沈文信身体素质比正常人差上一截,却在一步一步地增加,骑行也是为了更好的吸收金光,这是沈文信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一个考虑。

    还有那就是骑行之中,能够较为全面的领略沿途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许在这个期间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爸、妈身体方面你们不必担心,而且现在这个社会比以前太平许多了,在路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的,而且我也打算往湘南、鄂北、豫南、冀北那条路走,大概算起来四十多天应该能到燕京,期间我会在湘南老家待上几天。”沈文信的祖籍是湘南的,跟随父母来到龙城生活,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一般父母一年之中平均会回三次左右老家,清明、春节、加上亲戚过红白喜事之类。

    家里面还有一个老人,也就是沈文信的奶奶,沈中兴家里面有三个儿子,他是老二,老大则在老家照顾母亲,老三则在北方打工,在外地的沈中兴都会每月寄钱给老人家。

    他们算是在龙城定居了,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年到过也就回那么几次,沈文信与家乡的亲戚其实接触的并不多,对自己的奶奶也了解甚少。

    借着这次骑行的机会,沈文信打算独自一人去看看奶奶,老人家辛苦了这么一辈子,三个孩子却很少一起陪伴在她身边。

    沈文信作为孙子辈,也是时候该尽尽孝道了,亲人,始终是亲人,不论什么原因隔阂了,毕竟是家人啊!

    “好吧,文信,你明天做个完整的计划与准备好工具,我检查下你是否真的有做过功课,不然我还是不放心。”沈中兴嘱咐了一句之后,便和吕凤来打算休息了,毕竟明天还有课呢。

    沈文信的骑行梦想,缘之大学期间,看到过有关这方面的新闻,特别让他难忘的是一名1984年左右完成骑行的前辈。

    花了大概四十多天,从黔州骑行到了燕京,那个时代,能做出这种豪举,实在让人敬佩。

    改革开放的政策才实行了六年左右,国内的局势还是有点混沌不明,老前辈骑着中海产的永宁牌17型轻便自行车,行走的路线也和沈文信确定的差不多,里程是三千多公里。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